健康导报健康中国人系列活动组委会 主办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人员查询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界之声

浅谈民事案件撤诉的法律效果

时间:2015-12-10 10:24:21  来源:法治报道  作者:张灿
导读:在民事案件中,撤诉是当事人对其诉讼权利的处分,法院在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合理的利用司法资源,避免无谓诉讼的继续进行。本文主要围绕民事案件撤诉的含义、类型、条件、法律的具体适用,产生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以及其在民事诉讼法体系中的作用和可以从哪些方面可以去完善,以便更好的减少诉累,节约司法资源。

  (三)、撤诉是否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法律之所以规定起诉是诉讼时效中断的理由,其立法精神在于确定此时原告已向被告主张权利,诉讼时效的中断必须以被告明确确知原告已向其主张权利为前提。因此,对于撤诉因视不同情况而定;在起诉状送达被告以前申请撤诉的,应视为未起诉也未向被告提出要求,诉讼时效不中断;在起诉状送达后申请撤诉的,应视为已向被告主张权利,诉讼时效中断。如是按撤诉处理的情况,则不能导致诉讼时效中断。因为法律之所以规定时效制度,在于要求原告积极地主张自己的权利,原告起诉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中途退出法庭,表明原告对自身权利的漠视,应视为对诉讼权利放弃的一种形式。

  七、做好有利于撤诉的前期工作 

  撤诉结案虽然取决于当事人的处分权,但往往包含着法官的创造性工作,是法官积极解决当事人纠纷的过程。

  第一,在接触案件后,应加强对当事人进行必要的诉讼指导,除促使其积极诉讼外,也使当事人对其诉讼前景有权衡的余地。

  第二,要重视庭前准备程序。很多纠纷之所以久拖不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当事人存在误解或妄想。在准备程序中,通过对事实和法律的整理,可令双方尽早摊牌,消除误解,打消妄想。实务中,很多撤诉是在庭前准备活动中出现的。

  第三,要善于把握案件的基本事实。由于很多撤诉案件是在开庭审理之前完成的,这就需要法官对案件的审理具有丰富的经验,能从庭前证据交换所获得的材料中,把握案件的基本事实。这是法官在促成当事人依法撤诉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前提。

  第四,加强对案件生成和审理规律的认识。民事纠纷五花八门,不同类别案件的生成和审理规律也不一样。法官应善于通过对不同类别案件审理规律的总结,为具体案件的当事人找到和解基础。

  第五,充分发挥诉讼代理人的作用。在我们受理的案件中,诉讼代理现象已非常普遍。通常,诉讼代理人可能具有广泛的法律知识和诉讼经验,有些还可能同时具有相应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这使他们在案件审理中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我们要善于多方发挥诉讼代理人的这一媒介作用。在知产案件审理中,许多案件的专业性或技术性很强,相当多的诉讼活动都是由具有知产诉讼专长的诉讼代理人完成的。法官在把握案件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容易使诉讼代理人就有关争议达成共识。进而通过代理人和当事人之间的信任,使当事人获得庭外和解。

责任编辑:guanliyuan3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