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常态”这个词被高频运用,如经济进入新常态,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党的作风建设进入新常态,等等,然而还有一个“新常态”也很热门,那就是我国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的新常态,特别是在广袤的农村,随着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老年人成为农村成员中的主体。据笔者调查,在舒城县城关镇幸福村长河村民组45户123人,外出72人,其中举家外出的16户46人,留守老人37人,占留守51人的72%。农村如此高的人口老龄化以及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农村老年教育应当首当其冲地被重视和关注。因为,随着经济日益发展,农民富裕程度提高,不再愁吃、愁穿、愁无钱花的农村老年人,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强烈,他们也想过上城里老年人那样休闲、充实、健康、愉悦的晚年生活。这就给新形势下农村老年教育工作带来新机遇,同时也带来新挑战。本文试图就新常态下如何推进农村老年教育工作进行探讨。
一、新常态、新机遇,农村老年教育需谋势而动、顺势而为
抓任何一项工作,只有充分认识事物发展的新变化,看到新趋势,把握新规律,做到顺应大势、谋势而动、乘势而上,才能踩准“鼓点”,掌握主动,取得事业的成功。当前,就是农村老年教育的最佳“黄金期”,同时也是推进农村乃至整个老年教育事业的重要战略转型期。为什么这么说?可以用五个“所”来考量:
一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习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前,举国上下都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小康不小康,关键在村庄,如果有着八亿中国农民达不到小康生活,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很难实现,而八亿农民中,老年人口生活质量又是衡量小康生活的重要“晴雨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同时也体现在精神层面,从这点上来说,抓好农村老年教育事业,不仅是农村的现实所要,更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二是社会管理的形势所需。当前,在广大农村,留守老年人成为主体,他们既是农业生产的主劳力,又是看家、照应小孩的主力军,同时也是社会事务的主要参与者。可以讲,在农村,如果把老年人群管理好、服务好,农村社会就会和谐稳定。这一点,在基层工作的干部都会深有体会,如我镇近几年来在重点工程建设征迁工作中,需要做思想工作的多是农村老年人,平时,老年教育工作抓得好的村,老年人思想观念就新些,征迁工作就好做些;老年教育工作抓得少的村,老年人中就会出现与党委、政府决策保持不一致现象,做其思想工作就很难,甚至出现少数钉子户、难缠户。
三是农村老人的幸福所盼。现在各级都提出口号,建设幸福社会,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如果农村老年教育事业未抓好,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老年人生活幸福指数就提升不了,农村老年人生活不幸福,打造幸福社会就会是一句空话。然而,就目前现状来看,与城市老年人相比,农村老年人生活的确谈不上幸福,虽然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精神生活十分单调,无非就是听听收音机、看看电视、打打小牌。他们几乎没有美丽的公园可逛,没有完善的体育设施可玩,没有闲暇的时间相聚言欢,因为他们居住分散,多数人是家中主劳力,承担着照顾家庭和生计的重任。综上所言,农村老年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可以说,发展农村老年教育事业,是广大农村老年人期盼的“幸福工程”、民生工程。
四是老教事业的发展所要。我国老年教育事业已发展二十多个春秋,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积累了较为成功的经验,成为党的老干部工作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在城市,老年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各类老年大学,老年社会群体纷纷涌现,老年活动场所快速增多,老年活动风生水起。然而在农村,老年教育事业发展仍然比较滞后。虽然近年来,各级重视程度在增加,各级老年教育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显然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虽然多数村都成立了老年组织,创办了老年学校,但是工作的特色和成效却不明显,多数还停留在有没有人抓,有没有活动场所,有没有老年学员等初级层面上。在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的今天,老年教育事业转型发展已刻不容缓,应当把工作的重心转向农村,把优势的教育资源倾向农村,只有这样,农村老年教育才能蓬勃发展。
五是各级党政的职责所系。抓好老年教育工作,党政重视是关键。在我县,欣喜地看到,县、镇、村三级都把老年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各级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过问,从事老年教育的部门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工作,特别是我县各级都有一支乐于奉献的离退休老同志在全身心地投入老年教育事业中,使老年教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但就老年工作与重点工作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老年教育工作仍属于各级的从属性工作,没有纳入年度重点考评内容。在基层,老年教育工作抓好了,有奖励,但多是精神层面的,物质奖励较少;抓得不好,惩罚力度不足。以致造成基层对老年教育工作产生抓得好不好无关紧要的错误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消极思想和情绪,这种现象不利于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guanliy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