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城市建设,壮大文化旅游产业。西盟在县城风貌改造过程中虽然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但县城规模过小、用地严重不足、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完善等问题日趋凸显,严重制约了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城市化进程,着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走民族特色城市化道路,成为推动西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十二五”期间,西盟将坚持打好“绿色、生态、特色”三张牌,围绕勐梭龙潭的静谧,将其建成观景、修身、养性的圣地;围绕城区水景“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灵动,将其建成品城、观水、悦情的景致;围绕神秘独特的佤族文化,将“狂欢佤部落文化广场”建成展示地方风情、民族歌舞的良好平台;围绕小龙潭的隽秀,将其建成开展沙滩神浴、藤桥品趣、叠瀑观景的绝佳场所。进一步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以良好的生态为支点,以独特的文化为灵魂,以养生休闲旅游为方向,通过城市发展带动产业发展,努力把西盟建设成独具一格的国际高端休闲旅游度假养生胜地、全国极具民俗文化特色的“狂欢佤部落”生态旅游精品小城。
突出品牌打造,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强品牌建设,既有利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又有利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稳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绿色经济发展。西盟县将把培育现代农业作为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选择,充分利用西盟米荞、冬瓜猪、小红米、陆稻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壮大一批管理规范、产品特色突出的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村经纪人,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扶持、培育、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借鉴沼气、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循环式经济模式,推进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通过“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等经营模式,促进绿色农产品基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打造农业品牌,以品牌促规模,以品牌拓市场,促进西盟现代农业实现跨越发展。
突出园区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按照“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多元投入、项目带动、滚动发展”的思路,加快西盟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依托西盟特有的矿产资源和区位优势,走“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扩张式发展模式。以建设“特色产业聚集区、循环经济示范区、机制创新试验区”为目标,打造企业规模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综合性产业基地,支撑西盟经济发展的大空间,面向东南亚开放的前沿窗口,普洱科工贸一体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具有边境贸易加工特色的绿色工业园区。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集约节约利用矿产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工业经济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效益显著、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资源产业化道路。
突出基层党建,建设攻坚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干部推动绿色发展的能力。深入开展“四群”教育,切实把“四群”教育作为强化执政为民理念、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动力的重要方法;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积极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规范和完善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坚决消除组织空白点和工作死角;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和干部作风建设,防止和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和无所作为的畏难情绪,始终保持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状态,为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树立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以更加宽厚的心态理解干事创业者,以更加宽容的精神善待干事创业者,营造勇于创业、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开拓进取的锐气、不畏艰险的勇气,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迈向新的目标,不断做出新的成绩。(本文作者系中共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委书记 杨宇)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guanliy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