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人讯 (通讯员 何跃文)“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任重道远;“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现实严峻;“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昭示普法意义重大——“良法善治、普法为基”。
多年的水行政执法实践,艰辛的黄河工程管理、河道管理,让我们认识到:黄河长治久安,维持母亲河健康生命,离不开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离不开有效的、深入人心的、沿黄群众乐于接受的普法宣传教育,因而必须做好法治文化建设。要做好法治文化建设,必须有先进的“理念”。
为此,我们在对法治文化建设进行深入学习探索的基础上,创新理念,着力于垦利黄河法治文化特色,并将其融入法治文化阵地建设,逐步形成了“三大理念、六大特色”。
三大理念分别为:一是法律条文的宣介,总是给人板着面孔、呆板、无趣、灌输的感觉,很难深入人心。二是比起具体法律条文的宣介,从法治文化创建入手,使人们养成良好的遵法守法习惯、具有坚定的规则意识、遵循道德规范、心里有“没有监督的自觉”,更具有现实意义。三是文化对人的影响之妙,在于“潜移默化”、在于“润物无声”、在于“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在于“无需提醒的自觉”。
“三大理念”联合发力,促进了我们在更宽广的视野上、更广泛的联系上、更生动的方法上,思考法治文化、理解法治文化、创建法治文化,让垦利黄河法治文化基地呈现出“六大特色”:
一是展现“爱与怕”的辩证关系。因为爱国家,才怕法制中国不能早日实现,才会积极参与法制中国建设;因为爱黄河,才怕黄河受到伤害,才会依法保护、开发黄河;因为爱自己的名声,才怕别人指责自己不遵法、守法、没道德、素质低,就会严格要求自己。
二是讲故事。基于自身文化修养、掌握的知识体系,在参观法治文化基地过程中,看见造型、解读文字,或听讲解,展开联想,自然在心中出现一个个“故事”,给自己带来教育、启发。
三是创造性利用旧的构件。把“蘑菇凉亭”改造成 “思法亭”板块,把“鲤鱼雕塑”改造成“万类霜天竞自由”板块,把亭子改造成“法治廉政对联”板块,把假山改造成“法治如山托起黄蓝战略明珠”板块,用“望河楼”展示“法治中国建设”要“更上一层楼”意念。
四是广泛参与性。发动老师学生、老师、职工、群众创作法治文化书画、对联作品。以身边人、身边事写法治、讲法治、画法治,创作了近400余幅作品,内容涵盖了保护黄河、节约用水、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项目,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吸引力、创新力的法治宣传作品,起到了以创作促学法的作用。
五是文化的相通性。德道文化、习惯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相互辉映,无所不包。以文化作为吸引,让受众品味、揣摩、体会、吸收,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六是不注重具体法律条文的宣传,注重法制意识、红线意识、契约精神、良好习惯的宣传培养。
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法治宣传教育实现了从说教式、灌输式、被动式,向感性共鸣、理性思考、自觉接受的转化,增强了法治文化宣传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垦利黄河法治文化基地”也被授予山东省“法治文化创建示范基地”荣誉称号。
水政队伍作为“垦利黄河法治文化基地”建设的主力军,通过学习、实践、建设,把自己锻炼成了“六兵”:
普法宣传的排头兵,严格执法的精骑兵,及时发现实施违法行为的侦察兵,展示黄河人风采的仪仗兵,法治文化宣传的文艺兵,攻坚克难的特种兵。 责任编辑:guanliy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