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志愿者是指致力于免费、无偿地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志愿工作是指一种助人、具组织性及基于社会公益责任的参与行为,本文在分析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对志愿者的服务重点与服务项目进行研究。进一步举例分析志愿者服务的特点,以及现行志愿者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如何建立良好的社区志愿者服务体系。
本文结合参加河北省志愿服务法制化建设培训班,定州市爱心义工协会(德圣公益)成立三年的活动过程论证了开展志愿者活动的好处。本文研究结论开展志愿者活动在多种服务体系中起着重要补充作用,营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建立并完善志愿者服务组织向规范化、专业化、常态化、社会化发展,从而全面提高社会公民的综合素质。
要广泛发动人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事业,壮大志愿服务力量;要发展志愿服务团队,提高志愿服务组织化程度;要开发志愿服务项目,提高志愿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要健全服务组织的各种机制,为志愿者服务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志愿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
这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建设伟大富强的中国梦有着重要意义。对志愿服务组织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引 言
志愿服务起源于19世纪初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志愿活动在世界上已经存在和发展了100 多年。据北京大学志愿服务和福利研究中心(2002 年7月16日正式成立,该中心是中国第一家专门从事志愿服务和福利研究与培训的机构。)丁元竹主任介绍,中国最早的志愿者来自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1979 年第一批联合国志愿者来到中国偏远地区,从事环境、卫生、计算机和语言等领域的服务。20世纪80年代中期,民政部号召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天津和平区新兴街就是早期开展社区服务的典型。90年代初,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这样社会志愿者和青年志愿者是中国最大的两支志愿队伍。 志愿者不仅进入了中国,还有了南北两个叫法:北方称之志愿者;南方则叫义工。
志愿服务越来越成为一种国际潮流。西方有学者专门指出,“如果说人类发展前500 年是技术革命带动全球的经济发展,那么人类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后500 年社会学、社会服务成为地球上生存的重点,人类也开始重新调整自己。”
志愿者活动使人们获得一个深入接触社会实际、真实了解与认识中国国情的极好机会,这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生活阅历,还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志愿者活动强化了社会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这对改善社会风气,确立敬业精神起积极作用。通过志愿服务培训和实际工作,增强了协作精神、团队精神和帮扶弱势群体意识,使他们学会与人团结合作,依靠团队力量去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培养弱势群体的技能和树立帮扶意识,使他们从中学会关心他人,并延及关心整个社会,学习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并延及服务于整个社会和人民的利益。
志愿者行动始终坚持“致力于帮助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致力于消除贫困和落后,消灭公害和环境污染,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致力于建立互助友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公德,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的宗旨。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原则,利用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宣传志愿者精神,循序渐进得拓展了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服务领域。志愿活动让他们提高正确的道德认识;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感;磨练坚强的道德意志;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志愿者行动是在中国深化改革,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它是以倡导和推进爱心助人、奉献社会为宗旨,这既是继承中华民族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期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举措。志愿服务组织的成立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舞台,为满腔热情、乐于奉献的人们提供了沟通的桥梁;因此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事业有着重要作用。
一、志愿者现状分析
志愿服务组织在短短几年内得到迅速发展,与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单位制度”解体,“第三空间”的形成与扩大;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推进,志愿服务需求增大;党和政府的重视引导与积极推动,志愿社会环境不断完善:民间组织蓬勃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增多;以及社会媒体的宣传推进,人们参与意识与志愿服务意识不断提高等因素是密切相关的。但是,当前志愿服务与人们对志愿服务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志愿服务的供给量远远不能满足志愿服务的需求量,同时也与其它地区相比也存在很大的距离。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我认为的目前志愿者的现状。目前,志愿者服务存在哪些问题、志愿者服务问题的原因分析等。
1.志愿者服务存在的问题
“志愿者”在社会上具有很高的社会评价,义务工作的价值广泛得到社会的认可,政府部门、志愿机构和社会各界人士都热心义务工作,希望政府大力投资志愿组织并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应让爱心企业为在社会上塑造良好的公益形象而积极资助公益事业,非志愿组织为人们参与义务工作提供机会、培训和嘉奖,从而形成了政府、志愿组织和企业互相协调、互相补充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由于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较晚以及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对全民性活动的本能的抵触,使得社会公益活动难以深入人心,难以激发起全民的互助意识。资金短缺是志愿者活动的主要障碍之一。严重缺乏资金,志愿队伍建设不够稳定,志愿者流动性大、志愿者能力不足等在社会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志愿组织虽然成立很多,但真正有效化做志愿服务组织并不是太多。导致志愿服务工作不完美。
2.志愿者服务问题的分析
志愿服务尚处于发展阶段,有些地方性法规,原则性的东西多,可操作性不强,从而导致志愿服务具有很大盲目性、随意性和无序性。为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民间慈善公益组织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政府职能的补充。
如果在公益团队找出最难解决的几个问题,那么团队的管理问题一定名列前茅。在管理问题中,团队管理又是其中的难点。一个团队管理的好坏,很大程度就体现在团队的建设和管理意识上。我们团队的团队管理涉及到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和哲学等诸多方面内容,具体实施起来还容易产生许多误区,因此,对团队主管的综合素质要求颇高。我们定州市爱心义工协会(德圣公益)进入公益团队管理领域的时间尚短,最近读了一些书籍,得到一些管理方面精英的指点,并结合自己的一些实际工作经验,汇成一些心得体会,愿与朋友们共同分享,交流和提高。
(1)什么是志愿组织管理?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一车沙从大厦顶上倒下来,对地面的冲击是不太大的,如果把一整车已凝固成整块的混凝土从大厦上倒下来,其结果就大不一样。我们团队的管理就是把一车散沙变成已凝固成整块的混凝土,将一个个独立团队成员变成一个坚强有力的团体,从而能够顺利达成我们团队的既定目标。
沙土需要搭配石头、钢筋和水泥等才能形成混凝土,在团队建设中同样如此。每个成员的知识结构、技术技能、工作经验和年龄性别按比例的配置,达到合理的互补,决定了这个团队的基本要素。
有了沙土等基本要素,是否就一定是混凝土呢?没有水,没有搅拌,就还不行。混凝土中的水就是一种良好的志愿组织氛围,团结信任积极向上的志愿工作气氛。具备了这种气氛,意味着我们志愿组织开展义务工作向社会推广公益意识成功了一半。
志愿组织管理人员在志愿组织管理中相当于搅拌机的作用,组织会议沟通、讨论交流、学习技巧、参与义务工作和志愿组织的休闲户外等活动,与成员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最终能形成明智的志愿组织决策。
(2)制定良好的志愿组织规章制度
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没有不合格的兵,只有不合格的元帅。一个强劲的志愿组织管理者首先是一个规章制度的制定者。规章制度也包含很多层面:纪律条例、组织条例、财务条例和奖惩制度等。好的规章制度可能体现在执行者能感觉到规章制度的存在,但并不觉得规章制度会是一种约束。
执行规章制度还有一些考究,记得网上流行一个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这个理论说明,对于违背规章制度的行为,应该及时制止,否则长期下来,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一些不良风气、违规行为就会滋生、蔓延且繁荣。
我们的志愿组织是一个公益性的团队,主要从事服务社会的公益活动。我们现在很多制度规章都在完善之中,作为志愿组织管理人员是规章制度的制定者和监督者,也更应该成为遵守规章制度的表率。如果志愿组织管理人员自身都难以遵守,如何要求志愿组织成员做到?
(3)建立明确共同的志愿组织目标
先讲个故事:一条猎狗将兔子赶出了窝,一直追赶他,追了很久仍没有抓到。一牧羊人看到此种情景停下来,讥笑猎狗说:“你们两个之间小的反而跑的快很多。”猎狗回答说:“你们不知道我们两个跑是完全不同的!我仅仅为了一餐饮而跑,而他却为了性命而跑呀。”
这个寓言揭示了:兔子与猎狗做一样的事情,都拼命的跑步,然而,他们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其目标不一致,导致其动力也会不一样。在志愿组织管理中,不同角色的成员的目标是不一致的。我们志愿组织管理人员面向社会各界和志愿组织成员,需要抓住志愿组织中心思想,按照志愿组织目标共同完成;志愿组织成员可能是参与者或者是旁观者心态,我有时间来参加一次就参加一次,参加义务工作需要你来打电话通知,当然参加活动能够认识新朋友就更好。我们并不在指责这些成员,但是我们需要自己反省,那是因为志愿组织管理者没有及时引导团队成员学习了解我们志愿组织的宗旨和目标、没有带领志愿组织成员学到新知识新技能开拓人生新的境界。
志愿组织中不同角色由于地位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志愿组织的目标和期望值,会有很大的区别,这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事情。好的志愿组织管理人员善于捕捉志愿组织成员间不同的心态,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劲往一处使,使得志愿组织的努力形成合力。
当然,在具体实施上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毕竟我们志愿组织是一个公益性的团队,我们不能够用过于古板单调、纯上下级的方法去管理志愿组织成员,作为志愿组织管理人员需要人性化、需要更高层次的去关心自己志愿组织内的成员。通过管理人员自身的付出、通过带头作用、通过良好的沟通和共同学习来一起完成志愿组织目标。
我们这个公益性的志愿组织,主要从事服务社会的公益活动。我们有我们志愿组织的宗旨、有我们志愿组织的目标,这一点一定要明确。
(4)营造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
假如志愿组织缺乏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志愿组织成员的力量就很难合在一起,大家相互扯皮推诿指责,志愿组织的目标也就不可能成功。
对于我们志愿组织而言,也许历史尚短,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志愿组织文化和志愿组织精神,从而造成大环境的某些不良风气,但是在志愿组织内部,通过所有成员的一致努力,我们完全可能营造出一个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
志愿组织管理人员为了酿造这种氛围,需要做这些努力:奖罚分明公正,对于工作成绩突出者一定要让其精神物质双丰收,让每个志愿组织成员承担一定的压力,志愿组织管理不应该成为“所有的苦,所有的累,我都独自承担”的典型,志愿组织管理越轻松,说明管理得越到位;在公益学术问题讨论上,要民主要平等,不搞老资格不搞一言堂,充分调动每个志愿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在志愿组织生活中,志愿组织管理人员需要多关心多照顾志愿组织内的每一位成员,让大家都能感受到志愿组织的温暖。
(5)良好的沟通能力是解决复杂问题的金钥匙
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区别,导致对于同一问题的认识很出现相应的偏差。在实际义务工作开展过程中,会经常出现接恰问题;因为现实情况的不同,还会经常出现被救助的弱势群体对象情况改变而产生的更改要求,估计这也是每个志愿组织管理人员都非常头疼的问题。
为确保义务工作的顺利完成和持续进行,为确保被扶助对象能够有效并实际的获得帮助,志愿组织管理人员就需要以不违背志愿组织宗旨为前提的情况下,按照实际情况来调整当次项目目标;在这种时候,志愿组织管理人员就应该及时与志愿组织管理主要负责人员、与被救助对象或者是捐助者之间做好良性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力将有助于解决这类复杂问题。这样才能够确保当次项目无需暂时停止或拖期和终止。
(6)志愿组织管理的几个误区
志愿组织管理的误区是指在团队管理中对志愿组织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的行为,这些行为严重的时候可能会颠覆一个志愿组织。
常见的志愿组织管理误区有以下一些:志愿组织缺少关键技能和知识及解决办法;志愿组织的计划不连贯;志愿组织成员的傲慢情绪;志愿组织分工不清,人员责任不明;志愿组织总是追求短期目标;志愿组织中经常有制造混乱的成员;志愿组织成员之间缺少协同工作的习惯等。
解决团队管理误区的措施:
①提高志愿组织的开发能力
让全体成员分享所有相关的公益信息(在构思和策划中的除外),而且要保证志愿组织成员完全明白这些信息;强化志愿组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志愿组织的整体决策能力。
②在经验教训中成长
如果志愿组织已经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志愿组织管理人员应当同志愿组织成员一起坐下来,反省错误的发生的原因,强调从这次教训中可以学到什么。不要指责任何人或滥用职权,只是告诉志愿组织这个错误决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让志愿组织研究所学到的东西和可采用什么措施以确保这类过失不再发生。
③避免短视行为
要确保所有志愿组织成员对该组织、其目标和其结构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志愿组织成员如果不具备关于志愿组织的基本知识,自然难以认识到一个决议对其他志愿组织和整个志愿组织会带来的潜在影响。志愿组织成员接受的全局观点越强,他们在做决策时对整个工作的考虑就会越多,就更能克服近视倾向。
④快刀乱斩麻的魄力
要想在当今时代保持一定的竞争力,管理机构在决策和实施决策计划时必须当机立断;任何延误都会造成严重后果。当决策完全陷入僵局时,应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今天不做决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或者“如果我们今天无法做出决定,事情会发展成什么样?”通常情况下,不做任何决定比行动的后果更严重。
⑤解决反抗与抵制情绪
我们志愿组织管理、推广以及协调的不完善,决定了志愿组织成员对志愿组织管理人员的要求和指导一般会有不理解不信任的情绪,特别是志愿组织发展初期。作为志愿组织管理都应明白这一点,克服志愿组织不理解不信任的最佳策略是把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谈论如何实现达成项目目标上。在这个大前提下,充分激发志愿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⑥工作重点和工作能力
志愿组织管理人员不一定非得要事事都亲力亲为,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是调动志愿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为解决协调配合问题创造充分的条件。一个缺少协调配合的公益志愿组织很容易出现问题,而有着良好基础但并不继续获取和使用新知识的志愿组织,也会在将来陷入困境。
二、分析志愿者服务制度化建设
1.志愿服务组织建设与信息管理
志愿服务组织是组织、协调和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最基层志愿组织,争做到有一套志愿服务组织机构工作班子;有相对固定的志愿服务项目;有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档案;有规范的规章管理制度及财务制度;有相对独立的办公场地和基本的办公设备。通过完善志愿服务集体和个人信息库,强化志愿组织注册管理,在志愿者的招募、培训、使用等方面形成较为规范的管理制度,初步形成志愿者工作模式。制度建设是保持志愿工作持久开展的保证。加强制度建设,需要政府部门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空间,让志愿者队伍能够自主运转,自主开展活动。要开展好志愿者服务就必须有大量的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就必须培养社会居民的义务观,培育公共意识。因此,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一些法规,比如志愿者制度,规定一部分公民有义务承担一定量的公益事务。同时,街道、社区的志愿者组织(如志愿者协会、志愿者服务站)在志愿者的登记注册、执证上岗、服务记录、行为规范,培训、帮扶、表彰、奖励等方面也要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考核和总结表彰等激励制度,以此作为对志愿者客观评价的依据。如有的地方政府鼓励各机关单位、企业在招工招干、学校招生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录取有志愿服务经历者;志愿服务组织实施星级认定,积分政策,奖励制度,保险待遇等奖励措施,这些规定会激励社会人士更加积极踊跃地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更好地开展活动,使我市志愿服务逐步向社会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总之,要把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好,应做到①定项目。针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居民迫切需要的成立服务项目,总的原则是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定项目。②定人员。应正规化建设,建立活动档案,制定服务宗旨、队员的权利、义务及活动要求。③定时间。志愿者队伍根据自己服务的项目、内容,写出符合本队活动内容的具体时间,每逢重大节日前必须活动一次。④定制度。要把志愿者为社会办好事、办实事落实到实处,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来保证。
2.志愿者队伍建设
以定州市爱心义工协会(德圣公益)为例,定州市爱心义工协会(德圣公益)计划组建专业化、组织化的志愿者队伍,应该充分调动在职青年、大中学生、青少年的积极性,特别是教育、卫生、公检法司、文化等系统青年的积极性,发挥志愿者的专业特长,为社会建设提供服务。定州市爱心义工协会(德圣公益)计划建成心里援助项目、医疗志愿服务项目、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项目、突发事件应急巡讲项目、等6支专业化项目。建立和完善志愿者的评估表彰制度,做好典型培育,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也希望其他志愿团体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建设自己的项目。
3.志愿者项目建设
以人性化服务为目标,加强志愿组织项目建设。针对社会群众的实际需求,开发教育培训、医疗服务、文艺演出、法律咨询、保洁护绿等志愿服务项目,同时开发爱心捐书、献血、骨髓捐献、国际志愿服务等专项项目。此外,积极开发志愿服务基地,在老年公寓、敬老院普遍建立敬老服务基地,在社区绿地建立环保服务基地等。一般情况下,围绕国际志愿者日、助残日、敬老节等主题活动,广泛组织志愿者开展服务。积极开展经常性的志愿服务,使志愿服务经常化、社会化,推进志愿服务健康、深入、持久地发展。以志愿者发展计划为抓手,全面推动志愿服务和谐行动
三、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1.志愿服务是满足居民现实需求的有效方式
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失业贫困、收入差距、人口老化、心理危机、青少年犯罪、人际关系淡薄等社会问题不断凸现,居民迫切需要社会关爱和帮助。大量公共管理、社会公益和社会援助等事务工作落脚到社区,仅靠政府和物业管理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急需志愿组织的广泛参与。志愿服务领域宽、渠道广,而且能够广泛动员社会资源,有效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为社会减压。志愿者提供的各种扶贫帮困、就业援助、老年帮扶、残疾人救助、青少年教育、群众文化、科学普及、医疗卫生等服务,广泛涉及社会居民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领域,覆盖社会服务和管理各个方面,具有满足居民现实需要的基本功能。下面的实例充分体现了志愿者服务为居民带来的最大收益。据定州市爱心义工协会(德圣公益)计划,未来一年内,100多名志愿者将分别进入数我市社区,依托社区服务站,为社区居民送去“我们在您身边”志愿服务。从蹒跚学步的儿童到耋耄之年的老人,都可以从中受益。主要包括5大项内容:建立爱心图书馆、美家绿化行动、法律知识大讲堂、社区亲子活动。此外,邀请法律部门,为居民举办法律知识大讲堂,他们将分别进行法律知识、法律维权、注意事项等各类主题讲座,普及相关知识(需要政府支持)。
2.志愿服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
服务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人心的坚强纽带,是人们为人处事的精神指南。志愿服务的过程就是传递爱心、传播文明,为社会做好事、帮邻里解忧愁的的过程;是志愿者自我教育、自我提高,陶冶情操、提升境界的过程;是感染服务对象,影响周围群众,增强人们的协作、责任、奉献意识的过程。志愿者的奉献和协作,推动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使社会充满温情和暖流,让居民感受到社会的美好,享受到生活的幸福,体验到心灵的快乐,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落到基层、做到实处。
3.志愿服务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志愿服务是精神文明建设在社区的一种创新方式,服务领域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服务主体涵盖了社区各类群体,服务形式灵活多样,是社会最具广泛性和群众性的文明创建活动项目。志愿者积极开展宣传发动、广泛参与、集中服务、成果展示等活动,尤其是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极大满足了居民接触他人、融入社会的基本需求,为精神文明创建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志愿服务适应了现代居民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生活品味不断提高的特点,满足了不同层次人们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有利于激发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热情,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
4.志愿服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构建和谐社会就要最大限度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把各种矛盾、问题减少到最低限度和最小范围。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的志愿服务精神正是这种促进社会进步、减少社会代价的精神,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完全一致。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有助于发动民力、汇集民智,引导居民积极投身社会建设;有助于倡导新风,普及文明,促进公众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化解矛盾,减少冲突,规避风险,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志愿者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各种职业,有着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他们基于共同的目标和价值理念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启迪思维,相互促进,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融合,减轻甚至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志愿者乐善好施、扶贫济困,为贫困居民和弱势群体提供生活、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实实在在的帮助,有效缓解社会群体分化带来的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稳定器和安全阀的作用。
5.志愿服务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补充
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社会稳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实行社会保障首先要依靠政府部门增加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但要把这些帮扶措施和手段真正落到实处,需要依靠社会力量的支持。志愿服务可以激发社会活力,动员整合居民群众中蕴藏的建设热情和能量,实现帮扶活动组织化、有序化。志愿服务以关爱弱势群体为本色工作和服务重点,充分发挥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平衡功能,突显提供服务、反应诉求、规范行为的调节作用。此外,志愿服务针对不同社会领域的专业需求,组建志愿者应急队伍,加强日常培训和管理,可以承担自然灾害、重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治安事件等社会危机的处理任务,提高了保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结束语
志愿者围绕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生活、环保、交通、治安等问题,从点滴人手,从身边做起,做了大量看起来很平凡却是很有意义的事情,让广大群众因志愿者的出现而减少忧虑,让全社会因志愿者的辛劳付出而充满温馨,让祖国大家庭因志愿者的无偿奉献而更加富有凝聚力。在奉献爱心的同时,志愿者也传播了文明,传播了追求、责任和理想,传播了“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的精神。这种“爱心”和“文明”最终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温暖着社会大家庭里的每一个人。
本文在分析志愿者的现状、志愿者服务制度化建设、以及志愿者活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这三大论点,主要得出如下结论:
1.结合国内外志愿者活动分析了志愿者在开展服务活动时的现状以及开展活动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志愿者服务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缺乏社会认知;(2)物质依托严重不足;(3)队伍建设不够稳定;
2.提出志愿者服务制度化建设:(1)以志愿服务组织建设为抓手,信息化管理为依托,加强志愿者基础建设;(2)以建立专业化、组织化志愿服务组织为重点,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3)以人性化服务为目标,加强志愿服务项目建设;
3.提出志愿者活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举出定州市爱心义工协会(德圣公益)的计划,证实志愿者在社会建设的过程中起到的重要意义。
鉴于我的水平有限和时问仓促,关于如何开展志愿者服务的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开展志愿服务,根据志愿团体的专长特点建立项目,社会群众的需求以及社会可利用的资源,建立健全服务机制网络,广泛开展,便民服务是志愿者可以真正帮助有需要的人,通过活动使团员加深对雷锋的认识,同时了解到志愿服务的意义。(刘豪杰) 责任编辑:孟德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