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健康中国人系列活动组委会 主办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人员查询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界之声

治污企业关停和工人失业 考验治理者能力

时间:2015-07-06 10:56:21  来源:法治报道  作者:孙伟
导读:重压之下,山东临沂市猛药治理大气污染。163家企业停产,近400家企业限期整改。一时间不仅是企业关停,更多的是外面传言中的“逾6万人失业”。一边是要生态文明发展,一边是企业百姓要吃饭,这其中的沉重,恐怕是各地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经之路。作为治理者,必须处理好环境和发展的关系,它意味着治理者能否承担起群众新期待的能力,寄托了新时期人民群众向往碧水蓝天的新梦想。

   近日,报道称山东临沂为治污大力整治污染大户,限产治理393家,停产治理163家,关闭8家。有媒体指出,此轮整治行动导致6万人失业。对此,临沂市环保局新闻发言人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部分企业已经达到整改要求开始复工了,这个所谓的这个失业人数,不是在增加,而是在慢慢地减少。”(7月3日 新华网)

  重压之下,山东临沂市猛药治理大气污染。163家企业停产,近400家企业限期整改。一时间不仅是企业关停,更多的是外面传言中的“逾6万人失业”。一边是要生态文明发展,一边是企业百姓要吃饭,这其中的沉重,恐怕是各地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经之路。作为治理者,必须处理好环境和发展的关系,它意味着治理者能否承担起群众新期待的能力,寄托了新时期人民群众向往碧水蓝天的新梦想。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关键靠制度。今年,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开始实施,国家环保部更是派出精兵强将,对各地存在问题进行了专项督查。督察过程中,更是对一些排污严重的地区,直接约谈当地市政主官,临沂就在此列。从接受央视新闻专访,到连续召开五次临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调度会。《齐鲁晚报》报道说:“临沂掀起一场剑指污染的环保风暴,摧枯拉朽,势如破竹。限产治理393家,停产治理163家,关闭8家。”要改造,企业就要投入大量资金整改,很多职工就要面临着暂时性的待业,期间承受的看似明面上只有两家,企业和职工,但是相信少了这些企业的贡献,少了职工们的付出,当地的财税收入也会大幅减少,政府“里子”也不好看,这就是阵痛。

  临沂,是革命老区。经济基础一直薄弱。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瓷砖、焦炭等为主的产业结构,几十年的产业结构发展,已经融入了当地的民生。由于当时唯GDP的需要,多地政府在招商引资中都是对企业入驻大开绿灯,手续、程序减免,其中免环评可能就是一个成为吸引各个企业进驻的招牌之一,但是,用今天的眼光去看,无疑是给后人挖坑。关停整顿行为,也为企业所误解。在厂职工因为切身利益,也会陷入生活困苦。但看到这些重点污染大户们整顿后的景象,我们会理解。1-5月,PM2.5下降了24.3%,PM10下降了17.3%,二氧化硫下降了36.1%,二氧化氮下降了14.8%,这就是成绩。碧水蓝天就在眼前,而且临沂市政府更是推出了很多针对这些企业和职工困难的应急保障。譬如,临沂市政府已经成立了金融领导小组,以协调解决企业停产带来的债务危机。当地相关部门也承诺,如果确实有企业不能够复产,造成企业职工失业的,我们一定会负好再就业的工作。如果解决好这两个问题,相信其他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正如环保专家们的建议,建立生态文明的重点是社会公众的健康要摆在第一位,其次的话,我们要对失业的这些群体要有社会保障制度。而对于非法排污的企业,我们确实应该保持高压的态势进行打击。

  在笔者看来,调整产业结构,适当引导环保节能高新产业的入驻,这应该是各地发展的方向之一。作为一个地方的主政者,必须要积极地推动转变发展方式,找到经济、民生与环境的平衡点。其关键就在于能不能把环境摆在正确的位置,能不能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普及宣传到每一个角落。这涉及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博弈,唯经济论还是求持续发展论,这时刻检验着治理者的决心和能力。

责任编辑:guanliyuan3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