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5日召开的四川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上,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就“争当好干部”,向全省广大干部提出鲜明要求:让好干部成为全省干部的共同追求。王东明进一步谈到,用人导向是最重要的导向,四川省委提出“重品行、重实干、重公认” 的用人导向,是好干部标准在干部选任中的具体体现。(2013-09-06四川日报)
“重公认”,就是要注重选拔那些不图虚名、作风过硬、组织认可、群众满意的好干部。干部好不好,群众最知道。
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干部在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中,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所以群众最有发言权。日前正在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要求党员干部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水平,加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无疑传递出一个信号,那就是,能积极主动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的干部,就会成为一个群众称颂、组织信任的好干部。
选人用人是组织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现行选人用人体制机制的范围内,将人选准用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孔子曰“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意思是说,人心比山川险恶,比预测天象还要困难。既然如此,此时此刻,群众就应该站出来说话,要群众有话语权,就必须在制度设计上加大群众参与、群众监督和群众评价的力度,不让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缺位。
曾经流传过一段话:“宁愿得罪一百个群众,也不愿得罪一个领导”。之所以有这样的心声,原因多方面,但其中最发人深省的一点就是,在选人用人的过程中还存在“领导说了算、群众靠边站”的现象,干部的晋升掌握在上面,提不提拔上面去拍板。于是,干部想出成绩,与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还不如“跑部钱进”,在上面动动心思,这样就自然呈现出“联系群众少,联系领导多”的脱离群众现象。要消除这样的弊端,选人用人制度设计更要体现民意,利用民智。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只有在选人用人制度设计上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增加群众话语权,让群众“占位”不“缺位”,才能逐步改变干部在工作中唯上不唯下的现象。通过“重公认”,彻底拆掉干群之间的“篱笆前”,充分调动群众的智慧和积极性,来甄别干部,来评价干部。这样也才能把真正愿意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在他们的带领下,党的群众工作也才能落到实处,产生实效。把“重公认”贯穿干部工作的各个方面,做到选贤任能,引导全省干部把心思放在服务群众、干事创业上来。 责任编辑:guanliy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