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大西洋月刊》的一篇名为“中国有世界上贵得最让人难以承受的房地产市场”的文章,将中国业已失灵、价高离谱的房地产乱象再度呈现在世人面前。文章引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 F)的相关数据显示,世界十大最贵的房地产市场中竟有7个在中国,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天津、广州和重庆。
另一方面,今年6月,全国新房价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4%。事实上,今年上半年,全国主要城市都在拼命卖地。其中北京市上半年土地出让金同比暴增390%,上海同比增长277%,杭州更是同比增长504%。北京、上海、广州等三大指标性城市上半年经营性土地出让金高达1739亿元,仅比去年全年的出让金总额少195亿元。从更大的范围来看,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月至6月份,全国306个城市的土地出让金高达11305亿元,较去年同期暴增了60%。
土地作为地方政府拥有的王牌资源,其稀缺性和开发过程中的保护性理应得到地方政府的尊重,但这些年来,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依赖于“土地财政”的支撑。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房地产交易带动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明显,收入达到17428亿元,同比增长13.7%,但同期的中央财政收入14606亿元,同比则下降0.2%。归地方所有的税种中,营业税为4596亿元,同比增加561亿元,增长14%;土地增值税822亿元,同比增长34.7%;契税917亿元,同比增长38.3%;城镇土地使用税404亿元,同比增长7.5%;耕地占用税432亿元,同比增长7.9%。究其原因,是房地产市场成交额增加带动房地产营业税相应增加。尽管笔者并不认同“政府和银行从房地产销售收入中拿走75%”的说法,但土地出让金及税费占房地产销售收入60%是有充分依据的。因此,地方政府和银行是高房价的最大受益者。
而被称为“土地财政”典型代表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其卖地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并不高。1997年至2010年,香港特区政府卖地总收入占综合财政收入之比平均只有10%,其中占比最高的年份为17.4%,最低的年份只有2.6%。相比之下,内地在1998年至2010年这12年间,最低的年份为8.5%,最高的一年达到43%,平均为25%。
长达十年的房地产调控之所以“调而不控”,表面原因在于目标与手段严重不匹配;深层次原因则在于既有政绩考核体系约束下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严重依赖。破解房地产困局,既需要在战略转型的框架下将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制造业等实体产业领域,更需要地方政府戒掉房地产之瘾,真正告别“土地财政”。
作为一个尚未完成工业化的新兴经济体,如果在制造业基础不很巩固且金融体系并不健全的情况下,就如此依赖风险极大的房地产,实在是饮鸩止渴。
因此,为了化解房地产泡沫,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亟待最高决策层拿出一揽子治本方案,尽快改革政绩考核机制,将地方官员从事实上的“唯G D P是从”中真正解脱出来,改变经济增长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 责任编辑:guanliy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