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读眼前的长诗《文化长征》,不能不感慨万千。
这首长诗有两千多行,诗中详细记叙了作者发起文化长征的原因、过程、心得和成果。诗句朴实无华,甚至还有不少方言拗口处,但宏篇叙事中隐藏着一双强有力的“抓手”,它会抓住读者不放,让读者能感受到作者是因为表述过于兴奋,字里行间在澎湃激情、倾吐心声……我认为长诗最“抓人”并让人心底震撼的还是文化长征一路的“叮当打当”把信仰刻入骨髓的六大硬功:
硬功一:钢铁意志
“三根铁拐杖”要发起文化长征重走二万五个里。作者是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市文联副主席,面对社会道德危机,发起文化长征时,家中有女儿坐在轮椅上,有老父卧床难起,有妻子烧毁报告,有领导好意相劝:45岁如日中天却可能官运断了?全国劳模李绿森是66岁老人了,你还图啥?他可让家庭作坊关门;民间艺术家陈赞文不顾老婆离婚威胁,不顾儿子多年没有工作,全家只有400元生活费……这些都无法改变他们的意志----
雪山上缺氧你走不动了,
只伸两个指头示意要把毛衣领剪开,
席地坐下不走了,
发乌的嘴唇只说出一句话:
“走不动了照张遗相你们带回安仁,
就说我陪了雪山上的老红军!”
硬功二:英雄家教
作者罗范懿的父亲罗洪珠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曾受到过朱德、周恩来、贺龙几次接见并称赞“安仁勇士”---
……
这位送黄继光遗体回国的
上甘岭战壕里的亲密战友啊?!
牵着战友温暖的手上战场,
抚摸战友冰凉的手回家乡……
陈赞文祖辈本姓彭,父亲从事地下工作党叫姓陈就世世代代都姓陈,父亲在永乐江摆渡送朱德上井冈山,毛主席还在人民大会堂奖父亲一杆枪……
这故事这诗,早已刻入了少年的心扉!
硬功三:红色文学
作者从小喜欢阅读,读好书、做好人是来自家庭的教诲,他自己怀揣文学梦则是他自强不息的强大动力。应该说九十年代撰写列宁和马克思传为他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信仰基础。
马恩列一套三本
于1998年8月在中国1号出版社出版了!
你从县委办怀抱样书回家转,
亲骨肉一般忍不住脸亲嘴舔……
后来他撰写的中国伟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陈云、邓小平等人的系列传记作品陆续面世,这些作品的滋养,更让作者把信仰刻进了骨髓,这是作者两次全程重走长征路最强大的力量源泉。
李绿森十多岁开始写革命故事和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品,21岁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接见并合影留念,同周总理踫过杯……这无不让文学梦想彤彤生辉!
硬功四:“仁城”胎记
安仁县自古释义:仁者安仁。
大革命北伐叶挺挺进安仁,
参加中国共产党革命打响第一枪的朱德,
把南昌起义失败后革命火种800人,
急转安仁,
“仁城”拍板上井冈同毛泽东会师,
安仁成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起跑线。
安仁有仁安天下的底蕴,更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朱德带领工农红军走上井冈山的途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这颗信仰的火种在76年以后又一次激发巨大的能量,安仁发起思想道德的文化长征,这可能是当年老一辈革命先辈们没有想到的吧。
硬功五:人民情怀
他们三人从安仁出发前往长征出发地于都,送行的人居然有上千人,各行各业的人都来了,学校学生、机关干部、手工业者、街坊市民,与当年红军长征从于都出发的情形何其相似!
长征是党和人民的长征,
更是劳动大众的长征,
你们离开江西后写给《湖南日报》专栏
开篇就是《感谢老表》、《拐杖声声》:
从瑞金乡下红军送花生到姑娘送防冻膏,
从零点班的工人到三轮车司机,
从江西农民百里追赶叮当声,
到台湾同胞飞行万里同长征……
从这一细节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红军长征就是人民的长征,它牵动着每一个普通民众的神经,它熔铸着深厚的人民情感,这融于血脉的情感从来没有改变过!
硬功六:哲学升华
长诗《文化长征》让我们看见,三人文化长征团队不只是重走长征路,他们也在边走边思索:为什么他们能够做出这么动人心魄的壮举?从雪山上宁可自己吃棉衣中的棉絮也不让战士们挨饿、自己却饿死在雪山上的伙夫班长,从宁可开枪自杀也不愿当俘虏的团长易荡平,从断肠明志的师长陈树湘,从尝百草的朱总司令……作者从长征路上发现了“红色灵丹”:人的价值学。
人的价值=人生价值+物生价值,
混合价值=人生的社会价值+物生的私欲价值
所以:人生价值=人的价值-物生价值。
文化长征队对于人的价值论的思考,可以说是他们重走长征路的最丰硕的成果之一,这是长征对他们的启示,也是对他们的丰厚回报。
从2004年“三根铁拐杖”走上长征路,到现在文化长征志愿者的人数已近两千,从全国各地成立二十一个文化长征研学基地,到云南省不到三个月就建立起九个分支基地,这见证了红军长征的巨大感召力。为什么红军长征有这么强大的感召力?从罗范懿的长诗《文化长征》可以清楚的看见,那就是刻入骨髓的长征信仰,融于血液的人民情怀。
(作者卓尚栋系广东中山沙溪理工学校高级讲师) 责任编辑:guanliy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