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健康中国人系列活动组委会 主办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人员查询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治观察

【枫桥式法庭创建】人民法庭上门调解 解“矛盾”化“心结”

时间:2025-01-07 11:20:56  来源:健康中国人  作者:孙培培
导读:近日,一起发生在多年好友之间的劳务纠纷,在新疆和硕县人民法院塔哈其人民法庭的暖心调解下,画上了圆满句号,让濒临破裂的友情迎来转机,也为邻里乡亲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

  健康中国人讯(通讯员 孙培培)近日,一起发生在多年好友之间的劳务纠纷,在新疆和硕县人民法院塔哈其人民法庭的暖心调解下,画上了圆满句号,让濒临破裂的友情迎来转机,也为邻里乡亲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

  邹某与赵某是多年的好友,数月前,赵某为了拓展自己的生意,邀请有一技之长的邹某帮忙,出于信任,双方仅口头约定劳务事宜,未签订正式合同。邹某满心热忱地投入工作,几个月下来,助力赵某的业务蒸蒸日上。

  然而,临近年关结算报酬时,问题却接踵而至。由于起初的口头协定模糊不清,两人对于劳务报酬的计算方式、支付金额各执一词。邹某觉得自己劳心劳力,理应得到相应丰厚回报;赵某则称资金周转困难,成本开支大,支付能力有限,双方多次沟通无果,矛盾不断升级,甚至恶语相向,曾经的深厚情谊在争吵中摇摇欲坠。

  无奈之下,邹某一纸诉状将昔日好友告到了塔哈其人民法庭。考虑到双方本是朋友,且案件事实有厘清的必要,法庭决定开启上门调解模式。法官带领书记员等工作人员,携带着卷宗,来到了赵某所在村委会进行了临时调解。调解现场,法官没有急于论是非,而是让两人回忆往昔友情岁月,慢慢缓和剑拔弩张的气氛。待双方情绪平复,法官再依据法律法规,耐心剖析此次劳务合作中的权利义务关系,指出未签书面合同带来的隐患,以同类案例为参照,给出合理的报酬建议。经过数小时深入浅出的调解,两人心中的坚冰逐渐消融,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赵某现场制定支付计划,邹某也大度地表示愿意宽限时日。

  上门调解的方式,不仅化解了朋友间的经济纠纷,重拾信任,更是将法治理念播撒进乡村角落。当地村民纷纷点赞:“法庭的工作做到家门口,有情有法,让咱老百姓心里亮堂,以后做事得讲规矩!”今后的工作中,塔哈其人民法庭将继续用行动诠释司法温情,筑牢基层和谐稳定防线,让法与情在乡间小道交织生辉。

责任编辑:guanliyuan
2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