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健康中国人系列活动组委会 主办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人员查询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客厅 > 人物访谈

村医董青雷的故事

时间:2021-07-20 10:26:59  来源:健康中国人  作者:赵崇斗 刘中青
导读:一位普普通通的村医,一个小小的诊所,不仅缓解和解决了当地百姓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的问题,西安、临汾、运城、河南济源、渑池的患者也慕名前去就诊,每天看病的患者提前预约,天茫茫亮就在排队,整天看病的络绎不绝。翻开诊所十多本就诊记录,按实际保守计算,每月他把1200余名患者挡在去医院的路上,数字的背后书写和记录着古垛村村医董青雷的故事。

  健康中国人讯(通讯员 赵崇斗 刘中青)一位普普通通的村医,一个小小的诊所,不仅缓解和解决了当地百姓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的问题,西安、临汾、运城、河南济源、渑池的患者也慕名前去就诊,每天看病的患者提前预约,天茫茫亮就在排队,整天看病的络绎不绝。翻开诊所十多本就诊记录,按实际保守计算,每月他把1200余名患者挡在去医院的路上,数字的背后书写和记录着古垛村村医董青雷的故事。

11.jpg

  古垛村位于中条山腹地的山西省垣曲县长直乡,是典型的山庄窝铺,青一色的山地,出门就爬坡,祖祖辈辈的村民们在这块土地上,背朝蓝天头朝地,靠肩扛担挑传承农耕文化,村医董青雷是地地道道山里人的儿子。他初中毕业后,在永济于乡职业学校学了两年中西医结合医术,跟着老师进行了两年的临床实习。毕业后原想在市、县找一份工作,没想到村里唯一的一位老医生去世了,全村180余户,800余人看病就成了难题,打针吃药都没有了地方,村干部的信任,父老乡亲的期望,19岁的董青雷担当起村医的重担。开始时,就是给父老乡亲打打针,治治头疼脑热,他深知学海无涯,医海无边,中医博大,中西医结合精深,为了当好一个称职的村医,他拜医书、拜当地名医为师,不懂就问,不会就学,边探索,边临床实践,渐渐地看一些小病。为了提高自己的医术,自费到地区医校学习了两年。学知识在书本之内,用知识在书本之外,董青雷说:“作为一名合格的村医,必须学全科医术,当全科医生,没有高科技诊疗设备,要有过硬的诊疗医术,临床是我学习的课堂,实践是我成长的土壤。凡是来诊所看病的乡亲我觉得都是对自己的信任,是乡亲们的支持和鼓励成就了我的诊所”。每当乡亲们来看病,他都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把乡亲当亲人。采取中医望、闻、问、切来辩症,西医全面检查,力求做到不漏诊、不错诊、不让患者跑第二回,给乡亲们提供一站式服务。有的患者吃不了中药,他就积极联系厂家,根据药物机理,制成中药颗粒制剂。为了使乡亲们看的起病,他千方百计与医药商家联系,压低药价,给病人每次看病用药控制在百元之内,除特殊病外,一般最多不超过200元,使百姓花小钱能治病、治好病。对卧床不起的病人,乡亲们电话一打,挤时间上门就诊。他在从医八千多个日日夜夜里,只要乡亲们有病,患者至上,主动担当,尽心、尽责、尽力。

12.jpg

  经历就是资本,董青雷用中西医结合给乡亲们看病,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新生儿童,看一个好一个,解除一个人的病痛,全家人都高兴,你传我,我传他,董青雷的名声越传越远,越传越奇。连通往县城的12路公交车司机都知道拉的乘客是去古垛村看病的。西安有一家公司邀请他去坐诊,每周两天,待遇优厚。当时许多人劝他,走出大山,到更广阔的空间去发展。董青雷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离不开生我、养我、培养我成长的这块热土,离不开对乡情、乡音的眷恋,我要用感恩的心,把自己的体温留给家乡的青山绿水”。

13.jpg

  成功的男人都有女人的一半。为了让丈夫一心一意学医治病,董青雷的妻子挑起上养老,下尽责的重担,不仅把儿子养大考入了大学,女儿上了初中,而且一有时间,就在诊所帮助抓药、挂号、接待来看病的父老乡亲,给丈夫做饭,用温柔体贴细腻的心,温暖家、温暖诊所、温暖百姓的心。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董青雷说:“普通的我,普通的心,只想过普普通通的生活”。他决心树立“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理念,让百姓看的起病、能看病、看好病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为全民健康服好务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在百年新征程书写新篇章。

责任编辑:guanliyuan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