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山西闻喜县神柏乡下丁村第一居民组组长、共产党员王国恩
“如今下丁村第一居民组的村民日子过的真滋润!出门是柏油路,回家有新房;家家有了自来水,看病就医有补偿;发家致富种药材,农灌浇地有保障;老年人旅游看风景,村民的日子赛县城。”2019年农历夏至过后,我们一行慕名来到下丁村第一居民组,一位李姓老人听了我们来此意图后,随口就给我们“唱”出了一串串“打油诗”,“你看看我们居民组,这路,这新房,外村人都眼馋哩!”
村还是那村,地还是那地。可是,如今当你来到下丁村第一居民组时,你就会发现,这里已经悄然发生了巨变:一座座农家新房整齐有序拔地而起,家家门前平坦洁净的水泥路连接村里大街小巷;娱乐文化室里看电视、下棋牌者人来人往,翠绿成片的药材、果园基地里村民正在忙碌着……扑面而来的新农村建设形象,宛如一幅幅绵绣画卷让目击者如痴如醉。看到我们到来,热情的村民便围拢过来争先恐后地提建议:“带相机了吗?快拍拍我们居民组这几年的变化吧!别看我们只是一个不到200人的居民小组,心都齐刷刷的,为啥?因为摊上了一个好组长。组长正,村民服气,才能把群众事情办好!”
心系群众办实事
他没有太多的语言,脸上总挂着憨厚朴实的笑容;他没有如炬的目光,眼神却透露着坚毅睿智的自信;他没有显赫的背景和官职,却有带领本组百姓换穷貌、改穷业、拔穷根的能力。当我们一行来到下丁村第一居民组时,先后担任近20年村民小组长的王国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见面,王国恩就自我谦虚起来,“我,自从担任村民小组长那天起,就是为群众利益而劳动,从来不去表明自己的功绩。唯一的慰籍,就是希望自己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身份,在日常勤政履职上,能够时刻牢记‘为公忘私,勇于奉献’这一承诺。至于居民组里这几年的发展变化,要归功于党的惠民政策好,归功于县、乡政府和支村两委的大力支持,更归功于乡亲们的鼎力配合和共同努力。个人所付出的,是责任和良心所在,没啥值得炫耀的!”
今年近60岁的王国恩是土生土长的下丁村人。初中毕业后一直在村里务农,对这片土地有太多的感情。他常常在居民组会议上与大家促膝相谈:“居民组长虽小,也是公仆,时刻要把群众利益高举过头顶,只要环境变美了,村民富裕了,集体经济实力壮大了,咱们就可以向高领域寻求发展,大家脱贫致富的凝聚力,就会越来越强。”
闻喜县神柏乡下丁村地处山西晋南稷王山麓,是典型的革命老区,1936年5月,原河东中心县委书记嘉康杰来到下丁村,发展抗日武装,由此点燃了河东大地的抗日烽火。目前,该村已是当地有名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也是获得省、市、县、乡多年表彰的党建先进村。现在村里共有12个居民小组,2100多人口。而王国恩的居民组只有190余人,耕地560余亩,除去退耕还林土地外,全组实际耕地面积只有380余亩。由于地处偏僻丘岭地区,沟壑纵横,在战争年代它是开展革命斗争的有利环境,而在和平时期,这则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障碍。居民组里大部分土地都在沟边,最大亩块不超10亩,且大部分都是阴坡地。历史上,因受这些自然条件限制,再加上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思想保守,村民很少外出学技术、谋富路,农业结构调整滞后,经济发展缓慢,居住环境也破烂不堪,百姓过着靠天吃饭、以农为主的苦日子。
居民组里的文化人把历史上他们贫困落后的“烂杆”程度编成了一首打油诗,听起来令人唏嘘:
下丁一组坡沟多,出门爬坡腿跑破。
七沟八岭块块田,下雨门前泥路过;
一年四季穷忙乎,衣食住行无着落。
俗话说:“家穷吵架多,村穷祸乱生”。面对村民贫困落后状况,已担任多年村民组长的王国恩,期间曾千方百计试图去改变,但苦于资金、政策、管理等内外因素制约,多年来只能望“变”兴叹。时间跨度到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随着国家一系列脱贫致富政策的出台,村民们追求致富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将昔日的“贫困组”变成“柳暗花明”的富裕组,也成了摆在村民组长王国恩眼前一道 棘手课题。
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为了引导村民走多元化致富发展路子,促进多种经营,增加村民收入,王国恩审势度势并结合本地实际,经过多次酝酿、调研,决定选择以种植柴胡、板蓝根、黄芹等药材为主,发展苹果、杂粮等经济作物为辅的开发措施。经过数年来的种植实验和发展,截止目前,全组已扩大药材种植面积150亩以上,果园种植达40亩左右,其余土地种植小麦、杂粮和育树亩等。一系列产业结构调整,为村民带来了丰厚经济收入,加上其他外出打工收入,2018年全组人均年综合收入突破6000元大关,成为当地四邻八村令人羡慕的脱贫致富典型。
发展新农村建设最基本的要求是以人为本,为百姓创造舒适的生存环境。居民组里的大街小巷原来都是崎岖不平的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村民为此多次抱怨。2017年至2018年,王国恩自筹资金10万元,发动村民自觉参加义务劳动,共硬化主巷道400余米,修通了村民门前下水道并建起漂亮巷道门楼;随后又筹资2万元改造了村民生活吃水问题,家家通上了自来水管道;投资数千元将土地上的农灌设施进行了改造,彻底解决了浇地难问题。从此,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样,引起外组和外村人啧啧称赞,当地乡政府和支村两委都给予了多次表彰和鼓励。
生产发展了,村民生活富裕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自然要提到议事日程。为了让村民在忙碌之余享受丰富活跃的精神文化生活,王国恩将组里一栋废弃的井房盖建成文化活动室,购置电视、桌椅等设施,闲暇之余,男女老少聚在一起看娱乐电视,交流农科知识,切磋发家致富经验;为了解决药材、苹果种植技术上的难题,王国恩邀请农业专家在田间地头为种植户上培训课;为了改变陋习,传承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王国恩对本组居民的红白喜事宴席一律实行减盘减碗、限烟限酒、不带鸡鱼等“禁令”,仅此一项多年来已为村民节省开支大约在数十万元之巨;为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起到尊老爱老模范带头作用,王国恩连续十余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发放慰问品,多次组织老年人外出旅游;为了公开、透明使用居民组每年近万元的集体收入,王国恩将此费每年用于路灯电费及生活、农灌水管维护等详细帐目公布于众,接受群众监督;为关怀帮助组里的五保户、低保户和困难户,王国恩经常家访,问寒问暖,送钱送物……
从以上桩桩为民事、亲民事、爱民事中,我们不难看出王国恩殚精竭虑为百姓勤政谋富的情怀,同时,也真切感受到他为民操劳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一位曾担任多年村干部的老党员动情地说:“王国恩担任居民组长近20年来,能吃苦,有谋略,威信高。我亲眼见证他起三更、睡半夜为民操劳办事的辛苦。为了给组里修路、通自来水、解决农灌、搞调研等工作,他是磨破了嘴,跑断了腿,骑着摩托车跑县、乡政府为村民办事,有时候组里资金紧张,他还要为村民垫钱办事情。他爱人在村里担任多年妇联主任,是一位拥有近30年党龄、能干贤惠的女强人,他的孩子也是一位共产党员、退役军人,一家三口都是共产党员在我们这里很少见,但他们都起到了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赢得了大家一致点赞和拥护!”
豪情满怀谱新篇
村看村,户年户,群众看干部。王国恩勤政务、操劳的工作作风,不仅受到村民们人人夸赞,当地乡政府、支村委、县市包村干部都无不敬佩他的实干精神。但王国恩却认为:“今天的一点成绩只是一个里程碑,未来的时间,还有更多事情要做。下一步规划是,将继续扩大村民种植药材等经济作物规模,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建立电商网络信息,为种植户畅通销售渠道;扩展水浇地面积,为农作物大丰收打好基础;继续完善村民文化娱乐设施,开阔村民致富视野,积极参加乡、村长开展的各种文体娱乐活动和评选好媳妇、好婆婆等五好家庭活动;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农业开发项目,增厚集体经济实力;紧紧围绕村民切身利益,以有良心、有诚心、有公心、有信心的“四有”标准,为居民组的发展想出好点子,找准路子,解开扣子,迈开步子 。”
一个居民小组,如同一个大家庭一样,如果拥有一位实干巧干,有胆识、有魄力的领头人,那么对当地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上加好的幸事。农民富裕了,过日子有了奔头,新农村建设自然越办越红火。“成绩不能代表什么,未来的路还很长,要干的事情一桩桩都在后头跟着呢!”王国恩的话掷地有声,至今还在我们耳畔回响。人们相信,未来在当地县、乡、村各级领导指导支持下,有村民们大力配合,在带领大伙致富奔小康的路上,王国恩将一无既往地挥洒独有风采 ,让文明富裕、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的下丁村第一居民组,再次绘写出更加秀美的新篇章。(雷钊 老叶 /文图) 责任编辑:孟德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