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人讯(通讯员 陈丹) 2018年2月9日,新疆温宿县佳木镇兰杆村的天气格外晴朗,空气中带着冰雪的纯净,堆积在沟洼里的雪干飒飒的,小风一吹飘飘扬扬,像万点银粉撒在笔直的公路上,太阳光从山尖向外一喷,瞬间,在这平坦的路面上,闪着散碎,耀眼的光泽,像是在期待着什么。就在这一天,兰杆村迎来了一名“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员,他便是新婚归来的袁华江。这位90后驻村工作队员来自四川省达州市,和大多数人一样,在父母的细心呵护下长大,成都毕业的他本可以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在四川继续过着闲适的生活,然而年轻的心灵总住着一个不屈的灵魂,他始终坚信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毅然决然离开生长的家乡,离开熟悉的环境和最亲的亲人,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远行,只身来到三千多公里外的新疆,深入基层,扎根基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
初到兰杆村的袁华江便主动承担扶贫专干的工作,在村里,他便成为了党和政府扶贫政策的宣讲员、传递员,也是贫困群众的护理员、代办员,更是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员。语言不通的他默默地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用不流利的语言与村民交流着,在双语干部的协助下一遍一遍向贫困户宣传国家各项扶贫政策,对兰杆村贫困户情况进行精准摸排,对建档立卡基础信息进行精准采集,熟悉掌握每一户的基本情况。贫困户信息数据调整和补录,农户实际信息、系统信息、户籍信息“三方比对”,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精准录入,“一户一档”整理,根据每一户迥异情况,结合“六个一批”和“三个加大力度”制定“一户一策”脱贫措施等工作让“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成为常态化。认真的他始终心系贫困户、急贫困户之所急,随叫随到。连他自己都数不清有多少个因为牵挂贫困户而无眠的夜晚,时刻为贫困户而担忧,全心全意为贫困户谋发展,寻求脱贫之路,真正做到因户施策、因人而异。
4月13日,在请示领导后,袁华江组织着同事们给贫困户送去扶贫鸡,共计向29户贫困户送去600只扶贫鸡苗,嘱咐贫困户一定养好扶贫鸡。转眼间4个月过去了,鸡苗长大后,袁华江又忙前忙后张罗着扶贫鸡的销路,帮忙宣传、帮忙送鸡,在他的努力下扶贫鸡销售一空,实实在在地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
6月27日,凌晨四点, 2小队村民祖丽胡玛·图尔迪一家人集体发烧,体温最高者达到41℃,神志不清,情况紧急,时间就是生命!驻村队了解这一情况后,袁华江和同事一起迅速行动,连夜将该村民送往佳木镇医院紧急抢救,一切费用,全部先行垫付,时刻牵挂着村民的身体健康,像亲人一样关心着他们。
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村民家,尤其是贫困户家普遍存在脏乱差。院内鸡、羊乱走,农具摆放混乱,生活区分区不明,不但在美观上存在脏乱差,更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隐患。走访回来后,快速向工作队反映,袁华江和工作队员、下沉干部、党员先锋队等一行同事10人,耗时一周对5户贫困户院内地坪进行水泥硬化,为保证地坪质量,他们更是废寝忘食、熬夜连续工作,事后成功将生活区、种植区、畜牧去规划一新,给贫困户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工作上他积极申请扶贫项目,钻研政策方针,心心念念为贫困户谋发展,帮助农民寻求脱贫之路;生活中帮助农民解决生活琐事,帮助修剪果枝、除草、办理残疾证、解决家庭矛盾和纠纷等等。
这个远离家乡的年轻人,以往只是拿笔杆子的手,在异乡土地上第一次拿起锄头干农活、第一次拿起铁锹打地坪、第一次搬砖帮农民砌墙。在美丽的兰杆村,袁华江完成了从男孩向男人的转变。就像英国著名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说的那样:“希望你们年青的一代,也能像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袁华江就是这样的一支蜡烛,用奉献充实自己的青春,用自己所学所长在祖国的边疆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现青年干部的风貌,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而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guanliy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