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健康中国人系列活动组委会 主办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人员查询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客厅 > 人物访谈

记太湖县委书记赵杰中改进领导作风的事迹

时间:2017-12-15 13:25:08  来源:  作者:
导读:赵杰中同志是平山人,1945年3月在家乡回舍完小读书时当八路军冀晋军区武装部通讯员,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2月随解放军南下,后在安徽省进行革命工作,社会主义建设。他忠于党的事业,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被誉为“步行千里的太湖县委书记”,其事迹被《人民日报》报道,以下是全文,通过这篇1973年的报道,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平山人在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经济建设过程中是如何做的。

   健康中国人讯 据中国小康网 编者按:赵杰中同志是平山人,1945年3月在家乡回舍完小读书时当八路军冀晋军区武装部通讯员,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2月随解放军南下,后在安徽省进行革命工作,社会主义建设。他忠于党的事业,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被誉为“步行千里的太湖县委书记”,其事迹被《人民日报》报道,以下是全文,通过这篇1973年的报道,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平山人在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经济建设过程中是如何做的。

  春天的植树造林季节,中共安徽省太湖县委准备在西部的桐山上建立一个林场,把这座太湖群山的高峰绿化起来。但是有人说,桐山上尽是石头,不能栽树。县委书记赵杰中,决定亲自去看看。

  桐山,挺拔入云,上下二十多里。赵杰中不顾山路艰难,同当地社队干部一起,汗流浃背地登上山顶。他仔细察看,这里土质疏松肥厚;俯瞰全山,总面积不下万亩。“原来是这么好的地方!”赵杰中鼓励当地社队干部,尽快地绿化桐山,让它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并且同他们就地制订了绿化规划。赵杰中离开以后,桐山附近的干部和社员们在山顶最当风的地方,栽下了第一批松树苗。现在,这批松苗已初经风雨,茁壮成长起来。桐山林场也已建立。周围社队去年春天培育的松、杉、樟、栗等树苗,足够绿化整个桐山。再过一个春天,桐山就将全身披绿,重换新装了。

  赵杰中在工作中坚持这样一条:在哪里办事,就要亲自到哪里看看,然后再密切结合实际,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政策。他说:“‘耳闻不如目见’,亲自看看,心里有底,办事就踏实。”他从一九七一年九月到太湖县担任县委书记以来,一年多的时间,走遍了全县49个公社和大部分生产大队,登上了县内15座700米以上的高山。县周围漫长的边界线上,也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的总行程达4000多里。

  提出新课题

  赵杰中刚到太湖县时,面临着全县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大好形势。1970年,这个县粮食总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平均亩产跨过《纲要》。1971年的粮食总产量又比1970年增长百分之十四。在这种形势面前,人们议论着太湖县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如何继续前进。有的说,肥料是关键问题;有的说,重点是抓水利建设;等等。

  究竟重点应该抓什么?赵杰中没有轻易表示自己的看法,而是和县委其他成员一起,带着这个问题,深入社队调查研究,寻找答案。

  赵杰中走到沙河公社沙河大队,同干部和社员们一道登上山头一看,山坡上树木稀少,由于年年挖垦,水土流失,有些山坡露出片片岩石。山下的沙河里河身越滚越大,河里淤起大片沙滩,可以开出四十亩稻田。他走到山龙公社,公社领导干部不在,他就在院子里和粮站的一些同志闲谈起来。这些基层工作人员告诉他:这个公社五千九百多人,粮食平均亩产已经连续三年超过《纲要》,可每人只有五分田地;全公社每人平均拥有八亩山场,却没有很好地经营起来。

  赵杰中和县委领导成员们走了几千里路,经过半年的调查研究以后,取得了各种必要的材料,对这个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地处大别山南麓的太湖县,有了较清楚的了解:全县四十九个公社,四百零八个生产大队中,有三十一个公社和二百五十三个大队是在山区,山区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全县总面积中耕地面积只占百分之十二,而山场面积却占了百分之八十,全县每人平均是八分耕地,六亩山场。但是在农业总收入中,每人八分耕地的收入占去百分之七十,六亩山场的收入只占百分之三十左右。1971年,全县平均每一千亩山场,只向国家提供了零点六立方米的木材和三十多根竹子。现在,县内还有三十多万亩荒山,十九万亩芭茅山,几万亩石头山,没有得到很好的改造和利用。

  县委从这些材料中,清楚地看到:过去几年,全县在粮食生产上虽然取得不小的成绩,但是在粮食增产的同时忽视了多种经营,抓了畈区,放松了山区。这样的指导思想,不仅使今后粮食生产不可能大上快上,影响到整个农业的全面发展;而且脱离本县的主要实际和革命根据地广大群众,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人力、物力,为革命作出更多的贡献。因此,县委经过研究,在1972年初提出了这样的新课题:抓山区,促全县,以粮保林,以林促粮,让太湖县的山、水、田、土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寻找好办法

  新的课题必须解决当前的两个矛盾:第一是粮、林矛盾。按照以林促粮的要求,必须把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的山坡,立即停垦还林。这样一来,山区大部分生产队当年就可能减少成千上万斤粮食。第二是林业中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大片的荒山、茅草山、石头山要有计划地植树造林,必须动员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群众眼前的经济收入也要减少。如果这两个矛盾不能解决,县委提出的规划就不能很好实现。

  赵杰中和县委的态度是明确而坚定的:粮食要发展,收入要增加,山区要绿化,水土要保持。不管问题多大,一定要想出好办法合理解决。赵杰中和县委领导成员,又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跋山涉水,走访山区的先进单位,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

  赵杰中和县委领导成员来到黄岗公社,发现猫石大队社员把弯弯曲曲流经本地的猫石河,裁弯取直,围垦河滩,一年内造田七十亩,使全大队稻田由五百七十亩增加到六百四十亩,而且锁住了泥沙,疏浚了河道。如果象这样把全县河道里的沙滩都围垦起来,大约可以造出稻田五万亩左右,相当于现有稻田的六分之一。他们还发现:马庙公社永平大队从1962年以来,刹住了毁坏山林的歪风,保护了万亩森林,每年向国家提供的木材由四十五立方米增长到五十五立方米,毛竹由七千六百多根增长到九千根。1965年以来开垦的荒地,都造成水平梯田、梯地,全大队粮食产量逐年增长。大山公社群前生产队,在不能推广双季稻的高寒、冷浸田里,春天种一季适应高寒气候的马铃薯,接着精心种好一季稻子,亩产达到一千三百斤,比山区同类田的产量提高一倍以上。

  赵杰中来到耿家公社,同公社干部一道攀登八百四十多米的三尖寨。上山时,他看到一棵枝叶茂盛的油茶树,一打听,这棵树至少生长了五十年以上,每年收摘的茶籽可榨三、四斤油。有人告诉他,油茶适应性强,到处能种,六、七年就可结果。到了山顶,赵杰中发现一片矮小的毛栗树,山上的护林员告诉他,把板栗枝嫁接在毛栗树上,三、五年左右就可收摘板栗。下山后,到了茂山大队的西冲生产队。这里土边、路边、水沟边都长满了油茶,一年内油茶的集体收入就有五百多元。

  赵杰中和县委领导成员经过调查研究,终于找到了以粮保林、以林促粮的好办法。他们从这些先进单位看到:在目前山区耕作比较粗放的情况下,因地制宜,普遍推广先进单位科学种田的成果,加上狠抓水利建设,扩大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农田,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可以大幅度提高;围垦河滩,建造大寨式梯田,耕地面积可以大规模地扩大。抓好了这两着,粮食产量可以大幅度增长。这叫做“山上丢了(停垦还林)山下找;地里(陡坡垦荒地)丢了田里找。”为了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必须对山区现有资源有计划地充分利用,大力发展采集、编制等集体副业和以养猪为主的畜牧业。植树造林,实行长短结合,种植油桐、板栗等,三、五年有收入;油茶、棕、竹等,六、七年有收入;松、杉等,十几年、二十年以后大批成材。

  为了更好地宣传和推广先进经验,赵杰中还亲自到县委试点的河口公社徐冲大队去考察和指导。这个大队从1971年冬天,就把山上应停垦的三百九十七亩荒地,陆续停垦;其中一百七十亩在1972年春天还林,栽种了松、杉、油桐、油茶等,生长良好。停垦还林以后要少收十五万斤粮食,他们就在四百多亩田里改革耕作制度,实行科学种田。结果,1972年粮食总产量超过上一年。

  调动千军万马

  1972年太湖县人民在县委领导下,更好地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面向山区,粮林结合,沿着农业学大寨的道路继续前进。但是,县委提出的要求,在少数干部和社员思想上还没有完全通。他们认为“山区缺粮,不砍树换不回粮食”。赵杰中认识到,只有抓好这部分干部的政治思想工作,才能解决路线的问题,调动千军万马,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有一次,他和县委领导成员在刘坂公社,看到一些社员还在应该停垦的山坡上挖山种粮。赵杰中想到这里原是革命战争的游击地区,附近山上安葬着为人民流血牺牲的革命烈士。他带着沉重的心情和县委领导成员一起,召集全公社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生产队长以上的干部和民兵、妇女骨干共四百多人,到烈士墓前敬献花圈,然后请烈士家属和老党员介绍烈士的光辉事迹,对大家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大家缅怀过去,展望未来,对照现在,不禁严肃地责问自己:是不是继承了革命烈士的创业精神?大家表示,应当把每寸土地都建设好。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只顾眼前利益,不惜破坏了山林,那就对不起革命先烈。不久,县委发出表彰革命烈士事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通知,并且组织全县基层干部到六个艰苦创业的先进单位参观学习。一个继承烈士遗志,发扬革命精神,提倡艰苦创业的思想教育运动,在全县深入展开。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各项基本措施,也随之迅速贯彻下去。

  赵杰中到山区公社,连食堂都看得很仔细。他和县委领导成员调查过几个食堂。他们在辛冲公社食堂了解到,这里每月烧掉四千五百斤到五千斤劈柴,一年要烧掉二十四立方米木材。看到这些,他心里很不安,马上建议各区、社召开管理员、炊事员会议,号召群众不烧劈柴,用茅柴烧锅。现在,许多公共食堂已改用茅柴烧锅。

  1972年,是太湖县面向山区、粮林结合的第一年。这一年,全县所有的山林都封管起来了。应停垦的开荒地,百分之八十以上已经停垦,百分之七十已经还林,栽上了松、杉、竹、油桐、油茶、板栗、棕树等林木。不论山区、坂区,都培育了大批树苗,还采集了大量树种,作好了今年春季大规模植树造林的准备。由于山上普遍的停垦还林,加上县里一个大型水库因增加蓄水量而淹了一些农田,减少了不少粮食收获面积,但是1972年全县粮食总产量仍然比一九七一年有所增长。去冬以来,全县各地兴修水利、建设大寨式农田的运动蓬勃展开,为今年粮食生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赵杰中简介:

  赵杰中,河北平山人,1945年3月在家乡回舍完小读书时当八路军冀晋军区武装部通讯员,同年十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平山县土改工作团任组长,第六区委青年委员、民运委员。

  1949年2月随解放军南下,同年8月任安徽省太平县(现黄山区)政府民政科科员、农民协会青年委员、宣传委员。在革命战争时期,他忠于党、忠于人民,为人民解放事业特别是完成土地改革、巩固解放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建国后赵杰中同志任青年团太平县工委宣传部长、副书记、青年联合会主任,1950年在太平县土改中荣立一等功;后历任青年团池州、安庆、宿松县地工委宣传部长,在同马大堤防汛复堤中荣立一等功。1956年6月调任安庆市委办公室主任,1958年10月调任安庆钢铁厂筹备处副主任、厂党委委员、副书记、书记、厂长,同年被评为安庆市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后历任安庆机械厂、海军四〇二厂、安庆氮肥厂党委书记,怀宁县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

  1971年8月调任太湖县委书记、革委会主任;1973年10月任安庆地委常委,太湖县委书记、第一书记、革委会主任、人武部政委;1976年3月任安庆地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兼计委主任。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被誉为“步行千里的太湖县委书记”,其事迹曾在《人民日报》上报道,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赵杰中同志调任省社队企业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为抓好安徽省乡镇企业的恢复发展,作出积极贡献。1981年7月调任省农业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后历任省农牧渔业厅副厅长、党组成员,省农牧渔业厅厅长、党组书记,省农经委副主任、党组成员。1988年1月当选为省政协第六届常委、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后改任省老贫领导小组专职副组长。在农业战线上,他主持制定了安徽省农业发展规划,为推进省农村改革、农业发展以及扶贫脱困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994年元月离职休养后,他继续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关注安徽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积极支持在职领导工作;1996年4月任安徽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后,全身心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之中。在生病期间,他仍坚持学习。2001年,中国共产党员、第六届省政协常委、原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省农经委副主任赵杰中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3月24日上午9时40分在合肥病逝,享年74岁。

  赵杰中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他忠于党的事业,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勤政廉政、坚持原则、以身作则、作风正派、平易近人、联系群众、艰苦朴素、具有高尚的革命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党的一位好党员、好干部。

责任编辑:guanliyuan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