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营收不见起色的背景下,降低报纸的印刷成本和发行成本,减轻经营压力,是我首先考虑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也是当时所有纸质媒体领导之痛。2008年,我得知美国的《纽约时报》已在PC端实现无纸化传播,再加上多年的媒体工作经验,让我坚定了纸质报纸的未来是数字化转型这一理念。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报刊数量也最多的国家,每年报刊印刷消耗的资源相当巨大,高消耗、不环保的报纸产业链终究不可能长远。如果国内报纸实现无纸化传播,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也是支撑我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一大动力。
记者:去年中央明确提出"媒体融合"这个概念,但您早在前景并不明朗的2008年就进行探索和实践,应该经历了很多波折。
毕书清: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2008年底我开始技术研发。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的研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试错,才能找出正确的前进方向。然而,试错是要付出代价的,比如时间成本、人员成本、资金成本,缺乏资金是我们当时面临的最大难题。
在技术方面,当时并不像现在这样由安卓和苹果两大系统主导手机市场,当时仅诺基亚的手机型号就有60多种,如果想在手机上实现报纸的原版阅读,我们的软件必须对每一种机型进行适配,这是相当大的工作量。另外,受限于当时的2G网络,我们的原版呈现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用户每次点击新闻都需要等待20多秒。出现了3G特别是4G网络之后,软件读取新闻的速度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 2/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guanliyuan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