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健康中国人系列活动组委会 主办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人员查询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阳光政务

新疆温宿县:就业工作“七步闭环法”助力城乡劳动力高质量就业

时间:2023-07-18 09:39:54  来源:健康中国人  作者:江凯 魏勇
导读:近年来,温宿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筑牢民生底线,以为民速度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以爱民温度不断提升幸福质感,全县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谱写了一幅民生改善新篇章。

  健康中国人讯(通讯员 江凯 魏勇)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从二十大报告全文“就业”二字出现频次达19次之多,也可进一步看到强化就业优先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温宿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筑牢民生底线,以为民速度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以爱民温度不断提升幸福质感,全县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谱写了一幅民生改善新篇章。

  一是“摸”清就业底数,实现精准帮扶。摸底辖区劳动力底数,做好就业基础保障。严格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做到对辖区劳动力“五清”“四掌握(“五清”即就业意愿清、技能状况清、文化程度清、家庭人口清、收入情况清,“四掌握”即掌握空岗信息、掌握择业意向、掌握创业意向、掌握技能培训),确保劳动力转移就业底数清、情况明。科学设置“人社服务专员”,打通就业工作“最后一公里”因地制宜在村级设置劳动保障站,配备专职协理员,提供集政策宣讲、就业岗位发布、疑难问题解答、意见收集等服务。通过指定包联责任人和包片企业负责人,全方位为村级载体和企业在就业岗位、社会保险、招工用工、劳动关系等人社领域提供全方位菜单式订制人社服务,确保服务触角延伸至每家每户。多渠道挖掘空岗信息,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就业信息对接服务县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与县委组织部、政法委,公安、民政、社保等部门协同联动,实现行业部门数据共享,综合运用大数据比对,校对和完善全县人口信息工作台账;在挖潜拓岗、教育引导、重点帮扶等举措上下功夫,积极主动对接用人单位,摸清招工需求,确保人才供需精准对接,全力推动城乡劳动力就业工作稳步开展。

  二是“传就业政策,转变思想观念全方位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紧贴时代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互联网+”流量模式,精心打造“温宿人社”抖音视频、“温宿县公共就业服务”微信公众号,定期开展在线直播带岗,宣传创业担保贷款、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等各项就业创业政策,让群众足不出户了解人社政策。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2000多份,接受职业咨询指导1600人次稳步推进创业促就业“双循环”围绕“创业促就业”工作目标,持续打造“创业温宿”新模式,支持和鼓励城乡各类群体自主创业,并给予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最高不超过20万元、小微企业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贴息担保贷款扶持;同时,扎实推进“互联网+创业培训”,全方位跟踪做好创业培训后续帮扶服务,切实解决城乡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他们的创业之路上“扶上马、送一程”。年初至今,累计为有创业意愿和创业培训需求的各类青年群体提供创业培训413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08.6万元,实现创业带动就业1480人。新建新业态人社直播平台促就业为解决企业临时用工无场地、无服务人员、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规划设置了人社固定“找工作”场所,增添设备设施,开设“温宿人社”岗位推介直播平台,定期发布企业招工信息,求职者通过手机扫一扫,即可实现在家“码”上找工作。自平台上线以来,累计开展直播带岗26期,推介各类招工信息4700余条,帮助5000余名求职者找到满意工作。

  三是“技”能培训促就业,一技傍身助增收。紧盯重点就业群体,让劳动者端稳“金饭碗”。以推进终身技能职业培训制度为契机,利用农闲时节组织全县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脱贫户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依托县技工学校培训主阵地,扎实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业技能”组合式培训,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目标。突出技能培训就业导向,推进县域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县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积极与县域各类用工企业对接,通过采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鼓励技工学校联合行业主管部门、两大园区用工企业采取“定向培训”“订单式培训”方式,开展岗位技能提升、转岗转业培训,提高参训人员就业技能。目前,累计组织优开展各类技能培训6300人。持续抓好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质量工程。充分发挥企业、县技工学校培训主体作用,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提高城乡劳动力就业质量、解决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抓手,成功探索建立了“学校供给+企业需求”“技能培训+品牌建设”“就业政策+服务保障”等职业技能培训“三大体系”,对部分“点单”就业的学员,搭建“培训+就业”战略合作协议,为培训班“冠名”,实现“订单式、定岗式”培训,确保培训结业后学员顺利就业,推动形成了“以培训促就业”的全新工作格局。

  四是“”送就业岗位,开展面对面招聘切实强化用工岗位信息推送,畅通信息对接渠道。按照“乡外县内就业有岗位、县外地区内就业有渠道”,坚持线上+线下、县内与县外相结合,深入县内3个园区、城区企业及乡镇各类用工主体,多渠道开发就近就地岗位,建立就业空岗储备库,实时动态收集、发布一批优质就业岗位信息,确保每一名有就业意愿且有就业能力的城乡劳动力获得3-5个优质就业岗位信息,保障精准就业。全方位开展招聘活动,确保劳动力就业有“岗”。充分发挥人社桥梁纽带作用,邀请优质用工企业,深入县乡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退役军人专场、建筑领域专场等各类人才专项就业招聘活动,将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延展至群众家门口。先后发布各类用工信息1.2万余条,提供用工岗位2.2万余个,为县域就业人员实现“就业梦”搭建了“就业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劳动力高质量就业按照“县级做优、乡级做强、村(社区)做实”的就业思路,通过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24小时推荐就业岗位“不打烊”,积极构建“月月有活动,周周有招聘,时时有服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真正形成了全域覆盖、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五是“解”决后顾之忧,保障安心就业。统筹谋划思考,解决劳动力就业后顾之忧。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土地、牲畜是在外务工人员的“挂念”,县人社部门主动作为,积极与县直各部门联动,由辖区有经济实力企业或有种植经验的农户,通过引导农户对土地进行流转的方式释放农村劳动力掐出就业;同时,定期由村(社区)干部对辖区外出务工群众家庭进行走访,动态掌握就业群众家中老人、儿童生活保障、身体健康及就学、就医情况,消除在外就业人员家庭顾虑,保障外出就业人员安心就业。建立就业“明白册”,因地制宜开展就业帮扶。建立健全户均就业信息统计表,以户为单位建立就业人员档案是长效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关键,及时摸清劳动力家庭人员、就业现状、技能培训、生产资料(土地、牲畜)等情况;并针对部分外出就业人员受乡村振兴建设、村级事务等方面制约,优先考虑已就业群众实际,坚决杜绝人为因素、狭隘的认知,造成已稳定就业人员离岗、脱岗返乡切实解决劳动力外出就业“羁绊”问题。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优势,挖掘开发就业岗位促就业。极探索挖掘地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物质资源或独特的自然地理优势,结合市场需求,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释放一批劳动力外出就业;同时,结合县域旅游促就业,围绕全县旅游景点吸纳就业,引导景区探索开发适合群众就业的保安、保洁、厨师等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渠道,为促进农民就业创收增加渠道。

  六是“回”访关爱有保障,实现长期稳就业。用活人社部门政策,加强信息沟通对接。整合县内外劳务协作渠道信息资源和我县劳动力资源,坚持属地管理与服务的原则,由驻村工作队、村(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每月进行入户走访,实时了解辖区外出就业人员情况及家庭成员生活情况,实现就业人员“输出地”与“输入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推动劳动力高质量就业。加强信息联动,搭建就业“台子”。着力做好劳动力稳岗就业工作,推行政府、人社部门、劳务派遣公司、用人单位“四位一体”稳就业模式,主动做好“娘家人”,加强对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破解企业招工难、群众求职难的问题,实现务工人员“家门、车门、厂门”“三门”无缝衔接。践行爱与责任,做好就业人员回访工作。就业回访是充分落实人社部门抓劳动力就业终身保障政策,针对在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及地区以外就业人员,县人社局选派乡(镇)干部带队做好外出就业人员服务管理,加强对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网格服务站等现有资源,建立覆盖全县范围、地区纺城群众就业区的就业服务驿站,为他们提供就业政策解答、学习、休憩、饮水、充电、简易故障维修等基础服务。

  七是“巩”固就业成果,持续保持稳岗增收。拓展就业岗位,促进各类劳动力稳岗就业。围绕县域产业发展布局及重点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容量,挖掘就业供给潜力,提供更多灵活就业岗位;同时,对吸纳劳动力就业成效凸出的企业,通过发放贴息担保贷款、援企稳岗、税费减免等各项政策扶持,促进各类劳动力实现稳岗就业。和谐劳动用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积极开展建设领域欠薪案件摸排和农民工投诉案件办理,靠前介入协调处置劳资纠纷苗头隐患,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做好部门协调对接,加大就业惠民政策落实。及时与县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沟通协作,对符合就业社保、就业见习、自主创业、技能培训、稳定就业等多方面条件的群体,及时兑现惠民补贴,增加群众转移性工资收入,切实把就业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实现全县各族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责任编辑:guanliyuan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