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人讯(通讯员 卢贤傲)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干汊河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干群,拉高标杆,真抓实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高质量发展主线,围绕打造具有古色历史文化、白色羽毛产业、绿色生态农业、红色烈士事迹的“四色”名镇目标,扎实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一抓“民营工业”,壮大综合实力。坚持工业强镇发展战略,以招商引资为引挈,促进全镇工业经济呈现平稳发展态势,推动民营工业经济健康发展。2022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30.8亿元,其中工业产值22.4亿元。全镇160多家民营工业企业2022实现总产值22.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8%;实现利税2.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实现总产值6.6亿元,利税1400多万元。其中50多家羽毛企业年产羽毛球600多万打,实现羽毛球年产值10亿元,利税约6000万元。积极推动市场主体培育工作,完成“个改企”16家,新增个体工商户335家。2022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招商引资2.83亿元,培育镇内民营骨干工业企业,形成以羽毛产业为主导,童车、服装、家具、建筑、建材、修理、旅游服务等多门类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工业经济发展,为经济发达镇建设奠定厚实基础。
二抓“特色农业”,厚植发展潜力。围绕农业特色产业“138+N”工程,坚持镇村联动、产村一体,在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资源的基础上,初步谋划特色农业产业项目。落实“三农”领域重点工作,培育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15个,坚持品牌发展理念,打造黄姜、脆桃、优质粮油、稻虾共养、绿色蔬菜、苗木、油茶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重点培育靠山村800亩优质桃,带动龙山、复元、泉堰等7个村发展水蜜桃500亩;支持周瑜家庭农场等一批主体发展1000亩舒城黄姜,带动乌羊、顺河等村发展蔬菜等特色种植6000亩;扶持龙山、绕山等村实施1000亩稻虾共生栽培模式;打造泉堰村休闲观光农业综合体,建立2000亩有机稻生产基地,150亩有机精品脆桃基地和150亩生态茶园。推动全镇特色产业成链集聚集群发展,多措并举,不断夯实村集体经济基础。
三抓“休闲旅游”,迸发创新活力。大力整合丰富的旅游资源,整合镇域内古七门堰水利工程遗址、省级文保遗址周瑜城、三国时期的摩旗墩、水质达到国家地矿部认证的柳抱泉等古色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干汊河镇周瑜城-七门堰-摩旗墩-柳抱泉文化旅游项目;利用羽毛之乡名片,做活做足“小羽毛、大产业”的文章,全力延伸产业链条,打造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羽毛产业,着力营造以体育用品制造为主的工业游览区,并围绕100多亩羽毛集中区园中园的规划建设,促进羽毛企业扩大规模、升级发展;依托土地肥沃,盛产优质水稻、果蔬、苗木等农作物,坚持品牌发展理念,积极申报国家级现代化农业产业园、重点打造绿色生态采摘园、大力建设优质粮食、蔬菜、水果、油茶和畜禽示范基地,重点扶持安徽九龙寨生态农业旅游项目,以生态为本发展旅游,融合好其他产业实现创收增收;积极用“活”家门口的红色资源,谋划改建中共“情报三杰”之一胡底烈士的纪念馆,扩建纪念馆作为六安市领导干部党史教育基地、舒城县国家安全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干部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安徽省国家安全教育基地的影响力,赓继革命精神,讲好“红色”故事。
四抓“基础设施”,提升乡村魅力。持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着力补齐民生建设短板,力求为群众营造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抓好2022年拟办的17项重点工程建设,包括文翁旅游大道工程、九龙寨生态园、干汊河镇羽毛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及提标升级和污水管网配套、工业集中区园中园建设、泉堰休闲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一批惠民项目,均按照时间节点有条不紊推进完成。此外,该镇还大力开展十大暖民心行动,着力开展老年助餐行动,在全镇3个片区的韩湾、乌羊、靠山、严冲、复元等5个村建设老年助餐点,开展文明菜市行动,进行周瑜商城农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安全、整洁、和谐、有序、规范、良好的农贸市场环境和经营秩序。通过大量民生工程建设,打造出镇域内富有温馨魅力的乡村人居环境。
五抓“乡村治理”,增强内生动力。积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衍接,全面推进整乡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创建工作,着力在党建引领、经济发展、安全稳定、乡风文明等四个方面取得创建新成效。抓产业发展促振兴,继续开展“四送一服”活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成长性好的企业落地生根,努力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进一步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产业发展方面,积极谋划脆桃、瓜蒌、葡萄草莓、水果莲、羽毛、黄姜、稻虾、蔬菜、苗木、油茶、有机米、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项目,新增一个投资额390万元的产业到村项目、并摸排农业特色产业到户项目220户251个。抓环境整治助振兴,坚持常态化抓人居环境整治不松懈,持续抓好污水处理、秸秆禁烧、河道治理、森林防火、巡查防汛等乡村环境治理工作。抓“三治”促和谐稳定,实施“一村一警、村所联动”模式,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创新实践“枫桥经验”,构筑法治基础;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户等活动,开展最美家庭、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推出典型、树立榜样、加强宣传,培育文明乡风,加强德治支撑;健全“一约四会”章程和组织机构,积极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如“西宕大姐”等各类群众志愿服务组织活动,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责任编辑:guanliy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