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消费是个筐,样样都敢往里装。”近年来,随着惩治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人瞅准了职务消费这个“空当”,无论是公务用车、公款接待,还是公务出行、公费医疗,凡是与“公”字沾边的,一律只求最贵:住酒店要五星级,坐飞机要头等舱,买礼物要最高档。专家调查显示,某些地市级领导干部每年职务消费在40万元以上,经济发达的地市则要100万元以上。
刚被查处的淮安市涟水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华也是如此,把职务消费作为“自留地”,把公款当作自己的“零花钱”,将一些与公务活动完全无关的花销“打包”进职务消费的“筐”里,职务消费完全成为其牟取私利和贪污腐败的“遮羞布”,大到万元以上的高档电器、名牌皮包、手表,小到几元的洗漱品、袜子、卫生纸等,都曾被堂而皇之地冠以办公用品之名,可谓是真的高端大气上档次,而且还认为“我是人民的公仆,吃的、用的都应该是公家的。”
这些官场诟病是各种原因共同的结果,一是高速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更好、更高质量的服务;二是官员之间的“攀比”心理,大家都想要用更好的,那样面子上才能过得去,其实俗得跟“土豪”没什么两样;还有一点,也就是最根本的一点,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再加上人民大众的社会心理的变化,从而导致了这种类似于“土豪”现象的出现。
香港地区为政府部门和公务员制定的详细的消费标准就值得我们借鉴,如规定公务午宴及晚宴的开支上限分别为每人350港元及450港元,办公室地毯的使用年份不少于6年才可以更换,办公室内墙粉刷不少于4年才可以翻新;并且还将官员所才加的公务接待,所收礼品通通挂在网上,接受全民监督。
从大陆的实际情况来看,要想把所有的职务经费挂在网上是绝不可能的,只有制定非常细化的公务消费标准,把所有的公务消费种类都分门别类的罗列出来;同时学习香港的全民监督制度,定期公布公务消费;再者,应该将公务卡消费制度法律化,只要只公务消费,就应当使用公务卡,不能让公务卡从此“长眠”。(通讯员 黄岗) 责任编辑:guanliyuan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