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健康中国人系列活动组委会 主办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人员查询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中国正在吞咽“投资依赖症”带来的苦果

时间:2013-07-10 16:16:33  来源:观点中国  作者:谭浩俊
导读: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13年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7%,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0.6%。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13年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7%,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0.6%。

  应当说,无论是CPI还是PPI,都是以较为负面的方式出现的,且都缺乏明显改善的迹象。尤其是PPI,已连续16个月处于下行通道。如果加上此前5个月中也有4次是负运行。那么,在长达21个月时间里,20个月都是负运行。别说经济形势不好,就是经济形势再好,也经不起这样的长时间连续下行。

  究其原因,直观地看,无疑是市场需求不足带来的企业生产运行不正常,生产性需求严重不足,导致PPI缺乏有力支撑,只能负运行。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企业生产运行不正常,除了市场需求不足之外,更主要的原因就是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造成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继而传导到市场,使消费市场也出现了严重的结构失衡,影响消费潜力的发挥。

  显然,经济结构严重失衡,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与前些年过度强调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从上到下都患上“投资饥渴症”有着直接的关系。更直接地说,就是当下的中国,正在吞咽着“投资饥渴症”带来的苦果。

  说实话,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投资无疑是拉动经济增长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一定程度上,还是最重要的因素。但是,投资也不是万能的,更不是唯一的手段。一方面,投资本身也存在着结构、效率、质量等方面的要求,需要在安排投资计划过程中,统筹考虑投资的数量安排、规模控制、结构分布、规划布局、产业搭配、地区协调,在此基础上,提高投资的质量与效率。如果在安排投资计划、制定投资目标时,只考虑投资的规模与数量,而不讲求质量与效率,也不在规划布局等方面作出合理安排。那么,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会大打折扣。即便在短时间内能够产生一定的效果,也很难持久维持。更重要的,投资的负面作用和影响会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而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必须与出口、消费等紧密协调,尤其是消费,必须成为投资的最重要条件。亦即投资计划的安排,必须服务和服从于消费,按照消费需求制定投资计划,并影响消费结构的优化与改善。而不是盲目投资、无章法和无节制投资。

  二十一世纪以前,虽然中国也经常犯“投资饥渴症”,不时出现诸如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问题。但是,那时的中国经济,总体上是以实体经济为主,加上投资也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进行。因此,即便出现投资过热现象,也极容易通过信贷手段等达到调控目的。而且,消费市场也处于相对稳定和有序状态,投资和消费从总体上讲是协调的。加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在出口方面转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状态,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就表现得十分正面而积极。

  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放开以及各种融资工具的增多,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得到了快速释放,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等非生产性投资也迅速替代生产性投资,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力量,造成社会资源也迅速向非生产性投资领域转移,使生产性领域、特别是实体经济出现了“空心化”格局。

  更重要的,由于在此轮投资冲动中,政府扮演了太过重要的角色,不仅使社会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元素越来越少,市场机制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功能性作用越来越弱,而且使中国的改革因为政府的过于强势,而得停滞不前了。在一些领域,甚至出现了倒退。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以“4万亿投资”为核心的政府投资刺激,更让“投资饥渴症”恶化到了极点,迫使新的一届政府不得不以“盘活存量”来消化和医治已入膏肓的“投资饥渴症”。

  可以这么说,“投资饥渴症”这枚苦果,对当今中国来说,是相当苦涩的,也是不得不咽的。关键在于,在医治“投资饥渴症”过程中,会不会继续犯“投资饥渴症”,甚至让“投资饥渴症”继续恶化。因为,从目前地方政府制定经济发展目标、安排投资计划的具体行为来看,并没有能够有效摆脱对“投资饥渴症”的依赖,更多情况下,仍然死死抓着城市建设、房地产等不放。很多专家、学者也在担心,新一届政府旨在全力推动的城镇化建设,是否也会受到“投资饥渴症”的感染,成为地方政府新投资依赖工具。

  日前,国务院提出了“两个盘活”的存量改革要求。不容置疑,“两个盘活”是医治“投资饥渴症”十分有效的一副良药。关键在于,这项决策能否得到顺利实施。因为,如果货币存量资金能够盘活、盘出效果来,那么,经济结构就将得到极大改善,经济增长方式也会得到极大提高,中国的经济和产业就会真正得到升级和提升。同样的,如果财政存量资金能够盘活盘好、盘出效果,那么,经济和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目标就能实现,社会事业、公共服务滞后的矛盾也将得到有效缓解,整个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也正因为如此,对货币和财政资金实施存量改革的步伐必须加快,力度也必须进一步加大。尤其在整个经济形势不佳、企业运行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这项改革就显得更加重要而紧迫。因为,叫醒中国经济的手段,已经不能靠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而必须靠消费、靠经济结构调整、靠存量资源改革。

  许多专家担心,近几个月出现的CPI和PPI严重背离的现象,意味着中国经济出现滞胀的可能越来越大。笔者的观点是,只要存量改革这项工作能够抓好,并不再为了一时之利,再犯“投资饥渴症”,中国经济是不会出现洹胀现象的。即便今年的经济数据不好看,也无碍中国经济发展大局,无碍中国经济整体向好。(谭浩俊)

责任编辑:guanliyuan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