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农村,垃圾如何处理?广西隆林县在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中,在偏远山村探索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源头减量化、就近焚烧处理相结合的模式,有效解决“垃圾围村堵河”难题。
母施村异地安置场是距离隆林县城约30公里的小村庄,绵延青山下,横卧几排别致的民居,一条溪流绕村而过。曾因垃圾问题,村里的生态环境受到威胁。“过去,垃圾处理很随意,意识高一点的村民拿到对面山的路边堆放,一定量以后便一把火烧掉。很多村民为图方便,直接把垃圾倒进河边,任由河水冲走。”村干部诉苦。
今年5月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以来,村里配备了垃圾桶,垃圾车等环卫设施,还专门为村屯保洁制定了村规民约,其中垃圾分类成为村民必须遵守的硬件。
在郭秀才家中,他把饮料瓶、剩菜等垃圾分类装好,然后拿到村前的垃圾集中箱投放。据了解,村里垃圾收集大致分为干湿两类,干垃圾统一运到附近的垃圾焚烧设施进行处理,湿垃圾则回收进入沼气池资源化利用。
而到了离村庄约300米的垃圾焚烧设施,工作人员还要对收运来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按照有毒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光管、电池、药瓶等有毒垃圾统一运往县城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塑料制品、废金属等出售给废品回收站;其他垃圾则直接投到炉里焚烧。
“垃圾焚烧,关键是要防止产生二次污染。”隆林县环卫站站长郑天烈说。为此,他们首先对垃圾进行二次分类收集,以避免垃圾焚烧尾气中产生有毒气体。同时,采用“焚烧+烟雾净化+污水净化”处理工艺,先是垃圾焚烧产生的烟雾通过抽风机抽压到烟雾净化池,然后通过水旋转搅拌把烟尘等有害物质拦截,净化形成污水后,排放到调节池冷却,再通过喷洒装置反复把污水喷洒到矿化床表面并渗透,最后排放到安置场的生活污水净化池处理达标后排放。
据介绍,这个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占地130平方米,运行一个多月来,每天可以处理10公里内6个村屯的生活垃圾。
隆林县市政管理局局长姚团结表示,针对偏远山村,该县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处理的原则,试点将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收集、资源化再利用与就近焚烧处理相结合,通过“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村处理”的模式,让垃圾处理不出村,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宁国用) 责任编辑:guanliyuan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