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和银监局、环保厅信息共享。环保厅提供的企业目录进了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全部银行机构都可以看得到。有不良记录的企业,不可能贷到款。这是绿色信贷的模式。”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货币信贷处负责人解释,所谓“绿色信贷”是指银行将金融信贷资源投给那些对环保、节约资源以及治理污染做出贡献的企业;限制投放给污染严重的企业,从而减少资源及环境损耗的一种信贷模式。
“在目前经济形势下,限制贷款无疑对企业运行具有较大冲击力,尤其是一些规模比较大的企业。”辽宁银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绿色信贷政策是用经济杠杆来引导环保。”东北财经大学肖兴志教授指出,经济杠杆的作用体现在双向引导上,金融机构除了对污染企业限制贷款外,还可对环保产业在贷款上优先支持。2009年,兴业银行沈阳分行就曾向沈阳市辉山明渠污水处理厂BOT项目发放2000万元的节能减排贷款,项目完成后,企业出水质量达到国家一级A指标。
现实问题掣肘信贷监管
限制污染企业贷款,政府税收会减少,个别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一段时间以来,“企业污染、百姓受害、政府埋单、纳税人掏钱”,成为不少地方面临的环境污染现实。环境执法手段的局限性,难以对环境违法行为形成根本有效的遏制,环保部门尽管屡次叫停违法企业,多次整改督办,但部分地区、企业由于利益驱动和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依然违法生产,而且屡罚屡犯,使环境监管陷入困境,达不到惩戒目的,也就难以真正淘汰落后产能,保护环境。
绿色信贷政策始于2007年7月,当时国家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个部门为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联合提出一项新的信贷政策,要求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违法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信贷控制,各商业银行要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审批贷款的必备条件之一。
事实上,使用绿色信贷政策监管,也存在不少现实掣肘,这也是多年来少见绿色信贷严管企业的重要原因。采访中,一些专家、环保部门负责人和地方干部跟记者分析,绿色信贷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些问题待解,比如,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与推行绿色信贷的矛盾、多部门信息共享机制缺乏等。“在现行财税体制下,限制污染企业贷款,政府税收会减少,银行也可能会流失大客户,这种地方保护主义思想并不鲜见。”专家说。
这次辽宁敢动“杀手锏”、坚决采用绿色信贷政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据介绍,近年来,辽宁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确保“十二五”达到污染治理目标任务很重。为实现这个目标,辽宁前不久还对锦州开发区、盘山县等3个县区限批,最近又对32家污染严重的中直、省直企业进行限期治理。
辽宁省环保厅副厅长赵长富表示,绿色信贷也是治理污染、倒逼企业转型发展的探索之一,这种限贷不是一阵风的临时突击政策,而是要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根据需要对污染较为严重、整改不到位的企业,停止其新增贷款。同时,对整改到位、污染排放达标的企业及时开绿灯,建立有进有出的机制。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guanliy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