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数月中,我根据地全体军民,对于盟国战友的热烈欢迎与招待,曾给国际上以极大影响。当去年12月初旬,盟机因失事降落平顺地区时,我石城及榔树园附近军民,不分深更半夜、高山大雪,积极自动救护11位航空员脱险,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不仅予国际上以深刻良好的印象,而且也增进了中美两大民族的友谊,除已由边府及军区派人前赴该处慰问救护盟友的民众外,兹特布告全区,予以表扬……”
11月8日,由于工作原因,有幸来到了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阳高乡榔树园村,忙里偷闲地到榔树园村志参观了一遭。在这里得知这个村曾在抗日战争时期发生过一件营救盟军飞行员的事件。
事件始末
抗日战争时期,欧美盟军有多架飞机在我国战场上失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民在全国各地成功地营救过很多盟军机组人员,有很多盟军机组人员在我党领导的武装护送下,安全通过日军控制的封锁线返回盟军部队。
1944年12月7日,盟军从缅甸空军基地派出第二十轰炸大队B-29越野远程轰炸机去执行轰炸日本人占领的东北小丰满水电站的任务。轰炸大队完成任务后,日军机穷追不舍,其中3363号飞机一边跑, 一边打,在华北地区天津一带上空遭到日军飞机拦截,一个引擎被击中,机组人员驾着故障飞机摇摇晃晃飞向太行山区,飞临平顺县境时,看到这里山势高峻,11名美国飞行员决定在这里跳伞。
11名美国飞行员降落在榔树园和石城镇之间的山里,最先发现跳伞盟军的是一位叫张守成的共产党员(小名贵锁)。当时,张守成在榔树园村后的葛沟凹山上放羊,看见飞机上一个东西掉到了不远处的地上,于是跑去看稀罕。没想到,从那团布一样的东西下面钻出来一个人。那人掏出一支手枪,张守成非常害怕,准备跑走,却看见那个大鼻子洋人是用枪把对着他。于是,他大着胆子向前走去,洋人说了一句“黑骡”(即英语的“hellow”,表示友好的意思)。老人说:“不管黑骡白骡,先抓住他再说”。后来他就把这个洋人送到了6里山路外的榔树园村。榔树园村党支部书记陈都堂接到消息,迅速同上级联系。
平顺县当时属于太行四分区,分区司令部设在寺头村。
那天黄昏时分,李达司令员忽然把时任太行军区通信队队长的何雨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成都军区后勤部领导)叫去,说:“总部来电话说,今天美国盟军飞机一架,在与日军空战中中弹受伤,就坠落在我区平顺县石城一带。总部令我们立即派人前去营救,一定要抢在日军行动之前,把飞行员营救回来,不能让日本鬼子抢去了。”
何雨农的通信队是一支主管电台中队、电话排、骑兵排、步兵排这支混合编成的通信分队。由于骑兵分队比较机动、迅速,师部首长常常着令该分队执行临时性紧急任务接到任务。何雨农来不及细问其它情况,立即集合骑兵排火速出发,星夜赶到浊漳河北岸的石城镇。到了石城,当地群众口告诉他,飞机坠落在平顺县以北的榔树园山谷间。于是他们马不停蹄往榔树园赶,于拂晓赶到了榔树园村。
飞机坠落,日军搜捕工作几乎同时展开了,驻扎在潞城市微子镇附近的日军接到命令,立即组织1000多人的日军和伪军,加上100个农民,企图抓走盟军飞行员。
榔树园地处高山峡谷之中,四周丛林密布,是太行根据地的核心地带,出事的飞行员就坠落在这里,处境很困难,也很危险。何雨农到村里询问老乡,老乡告诉他,已经有两名高鼻子、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人被营救,老百姓正在给他们做饭吃。何雨农一听,知道这正是他们要营救的美国盟军飞行人员。
在老乡们的带领下,骑兵排在村子里见到了这两位飞行员。他们惊魂未定,看到他们身着部队服饰有些疑惧不安。一个高个子,年纪稍大,是个中尉,一个稍矮的是个上尉。他们见对方身着军装,知道是部队的,就比比划划与何雨农说话。他们说英语,没有翻译,怎么办?幸好这些飞行员随身带有英汉对照的会话本,还带有用英文印制的军用中国地图。那位中尉飞行员指着英汉对话本用英语向何雨农介绍情况。他们对照会话本在地图上比划着,把敌我位置标在地图上。这时,何雨农得知,他们还有9人下落不明。何雨农立即会同村干部,组织群众分路上山寻找。妇女们彻夜工作,为获救的人做衣服和鞋子。
太行山刮起了大风,山路积雪很深,路面都结了冰,天气非常寒冷。12月8日上午,搜寻队找到了5名盟军队员,其中有一位少校机长。当第三分区政府得知还有4人失踪时,随即动员了区内26个村庄里的所有人投入搜救。营救人员的火把照亮了整座大山。夜幕降临时,榔树园的干部群众仍点着干草漫山遍野搜寻。这天晚上又找到2人。
另外2名盟军飞行员落到了平顺老申峧村。从地形上看,老申峧往北翻过几个山头就是榔树园村。到12月9日,最后一名盟军队员终于被找到。 经过两天两夜的艰辛搜寻, 11名飞行员全部被找到。其中两人受了轻伤,是跳伞降落时被树枝挂的。最后被找到的伤情较重。他们喜出望外,欣喜若狂,互相热烈拥抱,互致祝贺,有惊无险。
再说前来抢夺飞行员及飞机残骸的日军,天寒路滑,日军的行程并不顺利。直到12月9日,他们才到达平顺飞机出事地点,而这时,11名盟军飞行员已经全部被营救。
算准日军会来,八路军前方总部命令部队监视阻击敌人,确保这批盟军飞行员的安全。崔家庄村长崔三龙参与了这次伏击战。他回忆说,当时,他赶紧按照石城区抗日总指挥部的命令,调集本村的民兵立即出发,到指定地点集中。当晚,全县共调集2000多个民兵埋伏在两个小山岭上。山岭下边是一条人行道和一条干河沟,从这里可以通往飞机坠毁的地方。
12月9日天刚亮,大约500多个日伪军沿着这条干河沟急匆匆地赶来了。当敌人全部走进民兵伏击圈时,一声令下:“打!”两边埋伏的民兵一起猛烈开火。当时,民兵没有机枪和大炮,只有少量的步枪和手榴弹。大家不管三七二十一,只管往山下的敌人堆里打枪、扔手榴弹,直炸得敌人惊慌失措,撒腿就跑,一直跑回了敌人据点微子镇。崔三龙回忆说,这是在没有正规军参战的情况下,靠民兵自己的力量打胜的一次较大规模的伏击战。
榔树园是一个偏僻山村,当时驻扎着一个八路军小型兵工厂和医院,人员多,补给困难,生活很艰难。盟军队员的到来无疑给本已穷困的当地军民增添了一定的困难。榔树园的干部群众竭尽全力,热情接待了这批落难的异国军人。乡亲们拿出当地最好而平时舍不得吃的柿子、核桃、大枣、鸡蛋等款待友人。这些飞行员吃鸡蛋不像当地人那样敲开剥掉皮再吃,而是用叉子一块一块夹起来送进嘴里,这让榔树园村民很开眼界。这个用叉子吃鸡蛋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了今天。妇女们连夜为他们缝制了12床棉被。由于飞行员身材高大,这里的床板根本躺不下这些大个子,村民就把木板或板凳接到床头,供他们休息。
临行前,榔树园在一个叫下河的地方开了欢送会,石城镇、榔树园的百姓,尤其参与搜救的民兵和百姓,敲锣打鼓,如同欢送子弟参军一样,送别这些国际友人。这些盟军队员目睹这激动人心的场景,感动得热泪盈眶,同他们的救命恩人依依惜别。
盟军飞行员在圣诞前夜到达军分区总部。八路军129师总部在赤岸村东马池岸边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仪式。两天后,飞行员们离开这里,前往八路军军区总部。
太行军区为安全转送这批被营救的飞行员,当即动员了两千军民,用了半个月时间,在距潞城微子镇敌占据点仅15公里的黎城县东阳关长凝村,抢建起一个简易机场。
太行山从此就有了第一个简易机场——长宁机场。后来,美军观察组飞机把这里作为飞往延安的一个中转站。当美方空军派专机接送这些飞行员时,太行军区司令员李达将军亲赴机场送行,并同全体机组人员合影留念。作为友好的回报,该趟专机给太行军区带来了大批紧缺的医药用品。
八路军129师参谋长李达将军在回忆录《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一二九师》 写到了这段经历,他简单回顾了这次飞机失事的过程:“1944年秋天,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接待了11位盟军援华飞行队的飞行员。他们驾驶的B-29型飞机,被日军击伤,坠落在平顺县的一个山沟里。飞行员跳伞后,有的挂在半山腰的树上,被我们的民兵救了起来。他们都不会讲中国话,但是身上都带着一个本子,上面用英文和中文写着‘我是美国人,请你们不要杀我’等等。我们请来了偏城(左权县一个乡镇)的太行中学校长李棣华同志担任翻译,并派了一个骑兵排,把他们接到了师部。”
这边,石城镇以及榔树园村的百姓和民兵帮助把营救的八路军把盟军飞行员送到了位于河北涉县的八路军129师总部后,赶紧组织人收拾飞机残骸。
飞机对这个小山村来说实在是庞然大物。村里人记得,前后几个村庄的劳力用肩膀扛、赶着骡子驼,把飞机残骸上的东西送到了八路军129师军务部第三兵工厂,也就是在今天的河北涉县西达村。据说,前前后后运送了一个多月才送完。可以说,能够送走的东西都送走了。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对榔树园村军民的营救行动进行了表彰。2006年12月27日出版的、由福建石狮日报社主办的“收藏快报”上,有一则署名“四川刘非”的稿子,介绍了一张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和子弟兵太行军区联合布告。布告的内容是:“过去数月中,我根据地全体军民,对于盟国战友的热烈欢迎与招待,曾给国际上以极大影响。当去年12月初旬,盟机因失事降落平顺地区时,我石城及榔树园附近军民,不分深更半夜、高山大雪,积极自动救护11位航空员脱险,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不仅予国际上以深刻良好的印象,而且也增进了中美两大民族的友谊,除已由边府及军区派人前赴该处慰问救护盟友的民众外,兹特布告全区,予以表扬……”布告的落款为:“主席杨秀峰,副主席薄一波、戎伍胜,司令员李达,政治委员李雪峰、副政治委员兼主任黄镇、副主任袁子钦民国34年5月日”。布告颁发日期处盖有“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红色大印。
来源:法治报道(王奎) 责任编辑: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