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健康中国人系列活动组委会 主办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人员查询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广角

舒城县城关镇:不见经传“光赕桥” 她有500多岁

时间:2022-01-19 09:38:12  来源:健康中国人  作者:孟祥君 郭登安
导读:默默地仰躺,静静地承载。在安徽省舒城县城关镇杨家村姚家堰,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石板桥,叫光赕桥,可别小瞧她,她竟有500多岁了。

  健康中国人讯(通讯员 孟祥君 郭登安)默默地仰躺,静静地承载。在安徽省舒城县城关镇杨家村姚家堰,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石板桥,叫光赕桥,可别小瞧她,她竟有500多岁了。

11.jpg

  时光追忆到儿时。那时候,在村头巷尾、沟坎田塍、乡野小道,只要有沟壑的地方,垒上一个或几个桥墩,铺上厚厚的石板,一座别致的石板桥就建成了。

  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里,石板桥发挥了重要的交通功能,连接了村庄与外界的联系,让村庄得以繁衍和发展。人们走在石桥上,渡河过沟就十分方便,出行就不绕道,也少了困难和危险。

  随着时代的变迁,有很多的石板桥已经湮没,只留存在人们的记忆和传说中。但杨家村姚家堰上的那座光赕桥至今保存的较为完好。古老的光赕桥,经受着五百五十多年的风吹雨打,刻下了时光侵蚀的印记。

  光赕桥,一座普通小桥的名字。但对杨家村当地人来说,听到她的名字就像见到亲人一般。因为她历史悠久,见证着这里生生息息的人们。相传很久以前,光赕桥东西两岸的人们,走亲访友、经商往来只能用木筏摆渡。直到明宪宗年间,时任南京吏部尚书秦民悦陪母亲去春秋山上春秋寺上香拜佛,目睹此处交通阻隔,往来艰难,甚为体恤,于是拿出自已的俸银,在姚家堰修建了一座坚固的石板桥,解决了这里交通不畅的困难。当地百姓十分感念秦尚书之恩德,于是称此为 “光赕桥”, 取扶危挤困之寓。

12.jpg

  记忆中的光赕桥总是忙忙碌碌的。上世纪60年代,人们到村部办事、上代销店买日用品、去村卫生室买药看病或上学读书都要经过光赕桥。每到夏天,这里更是热闹,桥下有个堰渠埠头,小孩子们怕热,就经常到堰渠边玩水,游泳,不太会游的就坐在水里凉快凉快,会游的扎个猛子像鱼儿一样躲进水里,那个爽啊,还有胆大的从光赕桥上跳进水里游,在旁看的小朋友一阵鼓掌羡慕。傍晚时分,这里就更热闹啦,不光是小孩,大人们收工回来了,洗掉手上腿上的泥,有的男人也像小孩子一样扎进堰渠,舒畅一下。每到晚饭后,总还有很多老年人喜欢聚在桥上乘凉,聊着家长里短,跟开会似的。而每到早上,女人们登场,她们陆陆续续出来洗衣服,在堰渠埠头上你挤我、我挤你,你一言、我一语,伴随着棒槌声,在丘岗的乡村上弥漫。

  光赕桥见证着不同时代的发展。如今的杨家村已是沧海巨变。原来的乡村泥泞小道现如今已变成了宽阔的四好农村公路,农民的生活条件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不再完全依赖那遍土地了,人们的交通也不再依赖那座窄小的光赕桥了,从那以后走光赕桥的人少了。

  如今基本闲置的光赕桥,就像一个奋进的老人,依然发光发热,她依然承载着姚家堰东西跨堰耕作生产路。家乡的小桥,忘不掉的乡愁。

责任编辑:guanliyuan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