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猪价持续下跌,此前市场熟知的生猪行业“三年一轮回”的“猪周期”失灵。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崛起增加了生猪市场的稳定性,规模企业不再根据猪价高低来决定补栏与否,无法承受亏损的中小养殖户则被挤出。考虑到未来生猪养殖规模化率会进一步提升,加上生猪调控政策的逐渐宽松,“猪周期”势必会更加平缓,周期也会延长。
目前“猪周期”波动越来越不明显,生猪市场的各方参与者已很难根据以往的“猪周期”经验准确判断猪价走势。此前,在供求关系的作用下,我国生猪市场呈现周期性的价格波动。“猪周期”的循环规律通常为:猪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市场生猪供应量大增——猪价下跌——养殖户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量减少——猪价再次上涨。按照以往的经验,走完一个完整“猪周期”通常需要三年时间。
今年初以来,本该在消费旺季上涨的猪价反而罕见地、出乎意料地持续下降,令各方大呼“看不懂”。按照以往“猪周期”的规律, 自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猪价完成一轮大幅上涨算起,2013年末至2014年应该迎来新一轮猪价上升周期,但上升周期并未出现,不断下行的猪价宣告了“猪周期”的失灵。
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大量加入平滑了“猪周期”。业内人士分析,导致“猪周期”失灵的一个关键因素是2011年以来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崛起。由于2011年猪价大幅飙涨,生猪养殖行业的利润丰厚,既使养殖企业扩大规模,也吸引了大量行业外的社会资本进入,武钢、联想、中粮等企业均投入了规模化养殖的队伍。
对于规模化养殖企业而言,其养殖成本相对较低,养殖量较大,可以保持相对合理的利润水平,抗风险能力远高于中小养殖户,其补栏与否也不再视猪价的高低而定,而是持续、均匀、稳定进行,甚至在生猪价格大幅下跌时,效率较高的规模化企业会加大补栏力度,从而促使中小散户退出。这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今年春节之后,在生猪价格大幅下跌的同时,反映补栏积极性的仔猪价格反而连续5周上涨。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崛起改变了生猪市场的供给节奏和格局,也悄然改变了“猪周期”。
生猪养殖规模化率的提升将成为趋势,使生猪行业的产能波动和价格波动更趋平稳。伴随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大量进入和中小散户的逐步退出,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不断上升,这种趋势在生猪养殖行业将会持续下去。
农业部2011年发布的《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将达50%。近几年,我国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率不断提高,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自2007年的21.8%上升至2010年的34.5%。业界估计,目前该比例已超过40%,未来5-10年有望提升至70%-80%。养殖规模化率的上升对于平滑生猪供应周期的作用显而易见。在猪肉消费难以出现重大改变的背景下,养殖规模化率的上升,势必缓解供给波动导致的价格大幅波动风险。未来生猪市场将更加成熟,产能波动和价格波动均会更趋于平稳,“猪周期”自然也会趋于平稳。(记者 潘秀秀) 责任编辑:guanliyuan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