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不久前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明确,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要统筹开放型经济顶层设计,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十三五”规划建议再次提出,“十三五”期间“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为什么要进一步强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如何在开放发展中实现合作共赢?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资司司长顾大伟接受了《经济日报》记者的专访。
推进更高水平的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到2014年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最大的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国,我们的对外投资也进入世界前三位,而且年度境外投资已经超过了外商投资。
“中国通过开放,越来越深入地参与了全球分工,对世界经济贸易体系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越来越大,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外资司司长顾大伟说。
顾大伟指出,我国开放型经济也仍然存在不少发展中的瓶颈和问题。有的问题是过去不明显,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日渐显现出来的,有的是随形势变化新产生的。要解决这些体制性障碍,就要用开放和发展的眼光,通过不断完善制度,推进更高水平的开放来实现。
从外部环境看,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同时,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和全球化挑战也依然严峻,需要各国携起手来,共同应对。
“我们要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对话,也需要不断构建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国内制度基础。”顾大伟表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关键是改革创新,不仅要着眼于更多的进出口贸易、引进更多更高质量的外资、更大规模的对外投资,更重要的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上的“新”,不是个别政策、个别区域的政策性优惠,而是全方位的体制性开放,是以国际化的眼光来发展经济、完善制度,以全球视野配置资源,是探索新模式、新路径、新体制的系统工程。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guanliyuan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