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健康中国人系列活动组委会 主办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人员查询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益慈善

公益中国人延安行

时间:2020-10-14 14:40:06  来源:公益中国人  作者:元振国
导读:10月9日,公益中国人总编、中华志愿者协会弘扬雷锋精神促进会河北邢台“公益中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团执行团长元振国,带领志愿者一行30人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学习交流,接受红色传统教育。

  2020年10月9日,公益中国人总编、中华志愿者协会弘扬雷锋精神促进会河北邢台“公益中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团执行团长元振国,带领志愿者一行30人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学习交流,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当晚到达延长县,受到延长县应急救援公益协会志愿者的热烈欢迎。

图片1.jpg

  在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多功能大厅,志愿者们观看了延长县应急救援公益协会的宣传专题片,听取延长县应急救援公益协会会长董志军对协会志愿者这几年来的工作介绍,大家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共同学习。两地志愿者同台演出了精彩的文艺节目。

  延安,这块神秘、神奇又神圣的土地上,大自然以鬼斧神工般的创造力注入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灵魂,党中央毛主席在那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全国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地。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在这里开创了中华文明的先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部落联盟国家,令所有中华儿女为之魂牵梦绕,使之成为华夏民族的圣地。还有驰名中外的大禹治水的首功之处壶口瀑布,多资多彩的黄土风情文化等等。

  坐在车内,行走在高山狭谷之中,遥想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选中这里作为全国革命的指挥中心,是多么地有远见和英明。

  10月10日上午8点多,志愿者们来到达延安宝塔区,拉开车里的窗帘,巍峨的宝塔山展现在眼前。延安!宝塔山!学生时代的大家就对它充满了向往,充满了热爱,充满了崇敬。今天终于来到了这里!

图片2.jpg

  大巴车跨过了延河大桥,停在延河边,下了车,志愿者们眺望象征着延安精神的导航宝塔山,心里无比激动。巍巍宝塔山的葱绿引领延安市的一片繁忙。潺潺延河水给志愿者无穷尽地畅想。

图片3.jpg

  挥别延安宝塔,来到了延安城西北4公里处的王家坪革命旧址。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王家坪是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八路军(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所在地。军委和总部在这里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及各解放区军民坚持了八年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并为战胜其“重点进攻”做了充分的准备。1946年1月,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为了便于指导军委和总部的工作,从枣园搬到王家坪居住。

图片4.jpg

  在这里,大家参观了军委大礼堂、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王稼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撤离延安,转战陕北。毛主席在此送儿子毛岸英上“劳动”大学,也由此撤离延安。

图片5.jpg

  在这里,毛泽东主席先后写了《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著作,收录毛泽东选集的有8篇。

  这天大家看了1946年,毛泽东主席在窑洞前的小石桌。1946年就在这个小石桌旁,刚从苏联回国的毛岸英向父亲毛泽东汇报了学习情况,毛泽东听后说:“你已经大学毕业了,但学的是书本上的知识,只是知识的一半,你还需上一个大学——劳动大学,在那里你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这次谈话内容,一代伟人毛主席给人们留下了领袖的楷模形象和深远启迪。

图片6.jpg

  从王家坪出来,来到了位于延安西北8公里出的枣园。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这几口小小的窑洞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做了充分的准备。

图片7.jpg
图片8.jpg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这里凭一盏油灯,写下了《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为人民服务》等光辉著作,仅《毛泽东选集》就收录这里写的文章28篇,成为我党理论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9.jpg

  这天,大家参观了老一辈革命家分居的每孔窑洞,党的“七大”会议旧址。这些革命旧址永远闪耀着全国人民奋进的光辉。这里的今天,不管春、夏、秋、冬都是景色秀丽,环境清幽,交通方便,每天游人如织,仍激励着每个游人的朝气,更激励着每一位志愿者继承传统,沿着红色道路向前!向前!向前!

图片10.jpg

  参观完枣园革命旧址,回到大巴车上准备返程的小憩,一位头戴羊肚巾的70多岁陕北老人,身材魁伟,面容憨厚,他用一根长竹笛为大家吹了一曲陕北民歌《绣金篇》、《兄妹开荒》。大家听了后无比激动和高兴,当年延安军民大生产的动人画面重现眼前。当他得知志愿者们是从太行山老区来的时,他更为高兴,又向吹奏了一曲《咱们的领袖毛泽东》。曲毕,志愿者们就要启程了,老人一边挥手致意一边说:“朋友们一路平安,欢迎再来”。

  是啊,陕北人民在那个红色的年代为全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用他们的努力赢得了全国的解放,为全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作出了无穷尽的贡献,今天,他们还是那样质朴美丽。

  两天的行程就要结束了,每个志愿者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在延安,大家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再见了,延安!再见了,延河水!再见了,宝塔山!(元振国)

责任编辑:M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